服務民生面對面丨寧陽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接聽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攝影 趙文文 審核 王天姿)8月28日,寧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劉燦玉一行來到“服務民生面對面”欄目,現場接聽泰安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就市民關心的養老、修路、看病等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農村衛生室率先完成標準化改造
基層就診率達到75.3%
衛生事業的發展,是衡量公共服務可及性的一把標尺。如何讓更多基層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均衡的醫療資源與服務?寧陽縣為此做了哪些工作?
面對督辦員提問,劉燦玉介紹,針對過去基層衛生室存在的鄉村醫療設施落后、診療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寧陽縣自去年以來,主要在科學規劃布局、實施標準改造、建強鄉醫隊伍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綜合考慮各類因素,寧陽在全縣范圍內規劃設置中心村衛生室16個、標準化衛生室514個,增設村衛生室服務點21個,構建起“15分鐘健康服務圈”,實現服務群眾全覆蓋。縣財政先后拿出3000余萬元用于村衛生室標準化改造,完成530處村衛生室和21個村衛生室服務點改造提升,并投入498萬元對村衛生室醫療設備進行了迭代升級,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
寧陽縣采取帶編招聘、訂單培養等方式,先后引進村醫人才82人,還建立“千醫輪訓”機制,組織名醫團隊開展全覆蓋培訓,使每名村醫能夠熟練掌握各類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技能。同時,寧陽縣把村醫納入村后備干部培養,符合條件的培養為黨員,不斷提高村醫地位,確保鄉村醫生“有人干”“愿意干”“長久干”。通過村衛生室改造提升工作,寧陽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有效加強。去年以來,全縣村衛生室診療量達到195萬人次,基層就診率達到75.3%,高于省級標準10.3個百分點,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創新實施“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開辟大病兜底保障新路徑
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何克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寧陽縣摸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面對主持人提問,劉燦玉介紹,寧陽縣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縣里按照每人每年10元標準,每年出資890萬元為具有寧陽縣戶籍且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保的所有居民、“雙招雙引”青年人才、企業引進人才等各類群體購買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對240余種罕見病及重大疾病實現補償報銷全覆蓋。依托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村居衛生所建設基層醫保工作站(點),全縣全面推行大病商業補充保險就近辦、幫代辦,簡化經辦手續50%以上,讓群眾更省心、更省事、更便捷。同時建立保險資金全鏈條監管機制,定期對承保商業保險公司進行考核檢查,堅決守好群眾“看病錢”“救命錢”。
目前,寧陽縣已連續4年實施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累計賠付2000余萬,年均受益者超500人次,大病患者報銷比例由保險實施前的53%提升至65%,開辟出一條群眾大病兜底保障新路徑。
分散供養特困人員
3870位老人享受優質養老
養老問題是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寧陽縣在“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燦玉回答,寧陽縣結合實際,探索出了一條社會化照護新路徑。首先是組建專業團隊,每年度整合資金840余萬元,與專業養老機構合作,將全縣劃分為3個片區、34個網格,對全縣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進行摸底,按照不低于1:30比例配備專職護理人員200余名,有力夯實服務供給保障。其次是強化集成供給,針對服務對象實際需求,每周至少開展2次“幸福來敲門”服務行動,集成化供給8類16項服務,有效解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平時照護少、住院無人陪”等難題。再次是創新智慧監測,開發“分散供養特困老人照料護理服務監督管理平臺”,發布“特困照護”App,實現對老人健康狀況、接受服務等情況的實時監測,有力有效守護好分散供養特困老人的健康安全。通過在社會化照護方面的有益探索,目前寧陽縣已有3870位老人享受到優質養老服務,探索形成“購買服務+集成供給+智慧監測”社會化照護模式,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更加專業化、多元化、優質化的照護服務。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