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謠·文青部落丨三本詞典
□徐文紅
1959年7月,18歲的父親從師范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離我們家20多里路的一處山村小學任教。這所小學里有一位教語文的張老師,他有一本神奇的詞典——《四角號碼詞典》。
一次偶然的機會,父親看到張老師用的詞典非常特別。這個詞典條目多,實用功能強,從新華字典上查不到的內容,從這本詞典上能查到,而且查詞典的方法奇特,只要記住口訣,掰開詞典就能找到要查的內容,效率非常高。對此,父親大為驚訝,更是好奇。
張老師看到父親對他的詞典如此感興趣,就對父親說:“你想學的話,我教你。”父親大為感動,暗下決心:“一定學會查四角號碼詞典,不辜負張老師的厚愛。”
自此,一有閑暇時間,張老師就教父親查詞典。張老師教得認真,父親學得仔細。很快,父親學會了查詞典。
在工作、學習中,父親一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就想借張老師的詞典用。但張老師教高年級語文,用詞典的時候非常多,不方便經常借用。
誰有也不如自己有,自從父親有了這個想法,他每周末都去十幾里路遠的縣城書店,詢問是否有了《四角號碼詞典》。那時候正是國家困難時期,物資十分匱乏,像詞典這種工具書,書店也不一定什么時候有貨。
父親買詞典的心十分迫切,跑了很多趟書店也不氣餒。蒼天不負苦心人,終于有一天,父親剛到書店,就聽見那個店員喊他:“年輕人,算你走運,詞典有了,給你留了一本。”父親聽到這話,激動得熱淚盈眶,連聲說:“謝謝!謝謝!”
自此,父親有了他的第一本詞典。
父親深知,只讀了學制一年的速成師范班,是遠遠不夠的。他便邊工作邊學習,考取了函授大專。父親愛好文學,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書籍,時不時地用到這本詞典。
用父親的話說,在他的工作和學習中,除了教他的老師,還有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這個不會說話的“老師”,就是他的詞典。
詞典的確給了父親很大幫助,父親走到哪里都帶著它,隨時隨地“請教”。它伴隨父親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
1978年,我堂叔當了老師,經常借用父親的詞典。父親想起自己從前借詞典的情形,忍痛割愛,把他的詞典送給了我的堂叔。
機緣沒那么巧合,直到1982年,父親才從書店買到了他的第二本《四角號碼詞典》。這本詞典,一直跟隨著父親,雖然父親退休了,但它一直沒有退休。父親整天讀書看報,學這學那,離不了它。
2017年父親生日前夕,大學畢業后回鄉工作的女兒看到77歲的姥爺戴著老花鏡、拿著放大鏡查詞典,女兒瞬間像是明白了什么。
父親生日當天,收到了一份快遞。他小心翼翼地拆開一看,喜不自禁地說:“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最珍貴的生日禮物。比給我茅臺酒還高興,比給我幾千塊錢的高檔衣服還珍貴。”
那份禮物是我的女兒送給他的最新版且是大字版的《四角號碼詞典》。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