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兩千年前的花山巖畫鋪展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畫卷

      “我以前在花山對面的地里種花生,有時抬頭看到對面懸崖上的‘小紅人’,覺得是神仙畫的。”在廣西崇左市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55歲的村民何小蓮給記者講到從小看到大的花山巖畫時,仍難掩興奮之情。

      何小蓮口中的“小紅人”,正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花山巖畫上的人像圖案。這些圖案十分奇特:手腳大張,腰佩環刀……人像高度一般在0.6至1.5米之間,最大的高達3.58米。

      位于廣西崇左市寧明縣、龍州縣、江州區以及扶綏縣境內的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沿江綿延100多公里。

      寧明縣位于廣西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是花山文化的發祥地。“根據推測,花山巖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留下的遺跡,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寧明縣文物管理所原所長朱秋平說。

      花山巖畫究竟畫了什么?“目前專家更傾向于認為巖畫是駱越先民為了舉行祭日、祭銅鼓等祭祀活動或慶祝狩獵成功、豐收以及戰爭勝利等重大慶典活動而創作的。”寧明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甘宇健說。

      不少研究者認為,花山巖畫反映了邊陲民族與中原民族的交往交流。如巖畫上出現銅鼓圖像,說明當時駱越人已掌握青銅鑄造技術。而銅鼓的鑄造,與中原青銅器及其鑄造技術傳入廣西密切相關。

      專家介紹,中原青銅器及其鑄造技術的傳入,給當時的廣西帶來了中原文明的信息。隨著秦漢王朝對嶺南的統一和大批中原人南遷,中原地區銅鐘和禮樂文化也傳入廣西,在重大祭祀活動中敲擊銅鼓、統一歌舞節奏等習俗也反映在巖畫中。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嚴慶介紹,中國史前文化有六大區域,分別是中原、甘青、山東、燕遼、長江中游和江浙,同古代華夏、戎羌、東夷、北狄、三苗、古越有明確關系。“各民族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他說。

      花山巖畫作為中華民族的一處文化寶藏,已在2016年申遺成功。全國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何小蓮因文旅發展,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我在村里的紅糖加工作坊工作,既能照顧家人又能掙錢,游客來了還會找我講花山的故事咧!”何小蓮說。

      寧明縣以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轉型升級為契機,建設香料廠、紅糖作坊等十大農產品加工廠,鼓勵和扶持當地村民圍繞“花山”品牌開發茶壺、燈籠、扇子等衍生文創產品,使這些民族特色產品走向全國大市場,進一步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實現增收。

      近年來,中央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基礎設施的完善使一條條平坦的硬化路通到少數民族群眾的家門口。如今,民族聚居地區新居小樓錯落有致,各類特色富民產業蓬勃發展,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以花山巖畫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厚重悠久,繪就興邊富民新畫卷,南國邊境上的“百越秘境”正煥發新生機。(記者李歡)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