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絲路“胡風漢韻”走進巴西
中新社圣保羅8月20日電 題:古代絲路“胡風漢韻”走進巴西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作為巴西中國文化季的活動之一,來自甘肅的西北民族大學代表團連日來走進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和圣保羅州的多個城市,為中巴觀眾展現古代絲路的“胡風漢韻”和“多彩中華”。
18日晚間,中國駐圣保羅總領館慶祝中巴建交50周年招待會在圣保羅舉行,西北民大代表團登臺演出。19日,在巴西“硅谷”圣保羅州坎皮納斯市,代表團為中企員工和當地市民再度獻演。
馬頭琴激昂高亢、鍋莊舞瀟灑自如,新疆舞搖曳多姿……演出節目一攬西北各省份民族風情,舞美以巨幅電子屏投放萬馬奔騰、草原無垠的西北風景。
其中尤為動人心魄的是系列以敦煌壁畫、新疆克孜爾石窟壁畫為原型的“飛天”舞蹈。青年舞者身姿妙曼,玉臂長舒,演繹敦煌經典手姿。佛手、蘭花手、伎樂手、合掌……“飛天”吹笛吹簫,反彈琵琶,在西域音樂和沙漠駝鈴中,再現千年絲路畫卷。
據了解,敦煌莫高窟南區存有壁畫的492個洞窟,幾乎每個洞窟都有舞蹈形象。西北民族大學作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敦煌舞蹈的執牛耳者,多有傳承積淀。此次承擔編舞的李倩就師從中國舞蹈家、敦煌舞開拓者高金榮教授。
群舞《如是敦煌》中,編舞以敦煌莫高窟盛唐第225窟壁畫樂舞場景為原型,舞姿取其飄逸輕盈,傳遞敦煌至善至美的和諧文化力量。由青年舞者董珺涵和張天舒演繹的雙人舞,則以敦煌壁畫71窟為原型,傳遞“象外之意”的審美意境。
“我們對敦煌壁畫的舞蹈畫面進行再現和重構,回溯古絲綢之路上‘胡風漢韻’的樂舞交流景象。”李倩受訪說,“希望為巴西民眾再現中西文化交融的絲路印象。”
觀眾、巴西銀行業者若澤告訴記者,他從未看過如此典雅華美的舞蹈,被“深深震撼”。旅居巴西20余年的僑胞盧卡斯則在社交平臺激動曬圖:“一顰一笑,皆若華章!”
在中國駐圣保羅總領館招待會上,多位巴西官員對中巴建交50周年及本次巴西中國文化季報以期待。“中國是我在本次任上第一個踏訪的國家。”巴西外交部圣保羅辦事處代表索薩說,“我們熱誠地期盼巴西和中國人員往來更頻密,增進更多人文交流合作、文明文化互鑒。”
圣保羅市旅游局局長阿爾維斯說,希望推動更多旅游文化交流,“讓彼此民眾更熟悉、更相互走近走親”。
中國駐圣保羅總領事余鵬說,圣保羅等南部四州一直走在對話友好前沿,愿與大家一道努力,不斷擦亮中巴關系的成色,推動兩國關系邁進“下一個黃金五十年”。(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