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 小金蟬 “致富記”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鄭凱通訊員 紀宗玉 王慶孝 審核 陳茂榮)特色農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撐,對于加快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肥城市安駕莊鎮以強村富民為導向,挖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著力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七月份以來,是安駕莊鎮北石溝村佳泰農場最忙的時候。佳泰農場是專門養殖金蟬的基地,占地40畝,采用“柳樹+金蟬”的立體種養、高產套種發展模式,提高種養殖收益。農場負責人及昊介紹:“ 金蟬若蟲生長汲取的是樹木根系汁液,選擇的樹木必須是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柳樹的樹皮薄而柔軟,樹體內部汁液充足,能為金蟬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金蟬俗稱“知了猴”,富含高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蟬蛻可入藥,經濟價值較高,養殖周期是2—3年。養殖戶將金蟬幼苗撒在樹下,第3個年頭開始見效益,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金蟬集中收獲季節,采收之前,工作人員會在樹干中間位置纏上一圈透明膠帶。由于膠帶表面光滑,金蟬便無法再向上爬,全都聚集在膠帶位置,一棵樹上會爬有數十只金蟬。
金蟬出土時間通常為晚上8點至12點,幼蟲完成羽化需1—2小時左右,所以晚上8點到12點是農場固定采收時間,要趕在金蟬脫殼之前搶收金蟬和白蟬(幼蟬脫殼期)。
及昊介紹,每天晚上,工作人員都能收獲四五十斤的金蟬,每斤能有100多只,今年金蟬的零售價格是1元一只,白蟬0.6—0.7元一只,蟬蛻市場價格為300—400元一斤,畝產在7000元左右。
及昊說,與其說是種養金蟬,倒不如說是種養的一種鄉土情懷。2015年,及昊偶然發現金蟬的食用價值與市場需求,便萌生了規模化養殖金蟬的想法。經過多年持續投入與培育技術積累,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金蟬卵的人工繁育技術。
“金蟬卵枝經過人工精心孵化后,孕育出的小蟬苗在6月下旬就可以被‘播種’到林地里,它們會自然地鉆入土壤,吸附于樹根吸取養分,歷經24個月的成長周期后破土而出。”及昊介紹,他們起初通過自然留種繁殖,效率較低,近年來轉向精細化種植,自主孵化蟬苗,通過把控金蟬卵枝的溫度和濕度孵化蟬幼苗,接近于天然孵化,每天出卵400克左右,1克大約3000只,每克蟬卵的價格能賣到30元左右。
在金蟬養殖愈發火熱的當下,無論是蟬苗、卵枝還是成蟲,都不愁銷路。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增,佳泰農場創建“泰蟬”品牌,逐漸形成了繁育、養殖、銷售、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模式,銷路方向主要是安徽、江蘇等周邊省市。
佳泰農場通過不斷優化聯農模式,創新帶農路徑,為養殖戶提供蟬苗供應和技術服務,給其他農戶帶來了致富好“錢”景,同時也為更多村民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村民們晚上會來農場打工,人工費每晚40元,1個月就是1200元。“從晚上8點開始上班,上到12點左右,在家閑著也沒事,就來賺個零花錢。”一位村民說。
“今后我們還將發展夜間捕蟬等特色活動,讓來往客人體驗原汁原味的農家樂,打造鄉村振興旅游新熱點。”及昊說,今年佳泰農場為10余人提供就業機會,帶動周邊20余戶養殖金蟬80余畝。
奔騰的熱浪已漸行漸遠,但佳泰農場的忙碌還未結束。金蟬卵枝采集是在8月份金蟬產卵后,一直持續到第二年四月份。“一年365天,我基本上360天都在地里面,只有把冬季、春季、秋季三季管理好,才能迎來第二年夏天好的出苗率。”及昊說。
綠蔭蔽日,蟬鳴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幅美妙的樂章;立足三農,凝結奮進深耕大地,續寫“大美古鎮、幸福安莊”的錦繡華章。安駕莊鎮將把握趨勢,因地制宜,圍繞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找準著力點,以“一塊田”改革為抓手,積極培育“一村一品”,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區,持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鋪就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