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觀察丨解鎖新疆醫衛人才“引育留用”密碼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蘇璐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
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如何破除人才發展壁壘,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解鎖新疆醫療衛生人才“引育留用”的密碼。
人手一本職業規劃手冊
完成在單純超聲引導下生物可降解PFO(心臟卵圓孔未閉)封堵器植入術,讓腦梗合并心臟卵圓孔未閉患者重獲健康;完成國產“經皮跨瓣膜心室輔助系統”(pVAD)支持下的復雜高危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打破國內外技術壁壘……作為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臟及泛血管醫學診療中心楊毅寧團隊的一員,今年,余小林參與完成了兩例“新疆首例”。“這3年我們的成長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余小林說。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人才。
根據《自治區關于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自治區人民醫院制定完善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青年骨干選拔,高層次人才引進,職工攻讀碩士、博士等管理辦法,在高層次人才內培外引上下功夫。
“以前,說到外出委培、進修,大家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自治區人民醫院人力資源部副主任許春雁算了一筆賬,拿進修來說,脫產沒有獎金、沒有績效,一個月5000元補助,到一線城市交完房租、支付完生活費,所剩無幾。
2021年,自治區人民醫院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從政策和激勵制度上給予進修、下鄉及委培碩士、博士基本生活保障,補助較以往提高了2倍至3倍。
余小林是第一批受益的醫生。讀博回來后,開展了許多新技術新項目。2023年通過競聘上崗,成為醫院心臟及泛血管醫學診療中心心內一科副主任。
“如今,報名讀研、讀博的醫護人員,從以往的五六人增加到每年二三十人。”許春雁說,今年,醫院還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專門為醫院醫護人員開辦了一個博士班、一個碩士班;實施精英人才培訓計劃,選出12名骨干,前往位于廣州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培訓,大家的積極性高漲。
為讓每名醫護人員都能“到什么點,干什么事”,對未來不迷茫,自治區人民醫院制定了《職工職業發展規劃手冊》,人手一本。里面詳細闡釋了醫生職業發展模型、職務晉升通道、人才培養通道、職稱晉升通道、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競聘通道等。
“通過內培外引,醫院建立起了領軍人才、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干、青年骨干的金字塔人才梯隊,按照規劃,一步步向好發展。”許春雁說。
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穩步壯大
2023年,將拜城縣大橋鄉衛生院帶上正軌后,阿巴斯·阿不拉被調到拜城縣察爾齊鎮衛生院任院長。通過復制推廣好的經驗做法,結合當地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模式,衛生院快速發展,就診患者越來越多。
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的網底,是人民群眾健康的守門人。如何留住人、用好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作為自治區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拜城縣創新實施編制備案制管理制度。“定崗不定人”,將權力下放醫共體總醫院,結合全縣醫療人才急需緊缺崗位情況,設置相關專業崗位,確定各崗位招聘人員數量,實現人崗精準對接,改善了各醫院人力資源結構,較好滿足醫院人才梯隊建設需求;推行編制內與備案制管理的基層醫務人員同工同酬,較好補齊了全縣醫技人才發展短板,激發了基層醫技人才隊伍活力。
根據“在薪酬總量范圍內,醫療衛生機構可自主設立體現行業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采取多種分配方式,合理體現崗位差異”的要求,拜城縣專門聘請了第三方機構,針對崗位遠近、患者總量等,在核定績效時進行二次分配。
“距離遠一些、患者多一些的鄉鎮衛生院,績效相對高一些。”拜城縣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易杰說,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拜城縣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穩步壯大。
今年5月,拜城縣借鑒其他省區市的先進做法,重新設定了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試行按慢病控制率核定績效,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以前是按人頭算,隨訪了多少人,就給多少錢,現在根據控制率、發病率核算。大家干工作的動力增強了不少。”王易杰說。
鐵打的徒弟流水的師傅
曾國華、林天歆、徐阿白、陸立、羅云、陳羽……這些來自廣東的醫學專家,都是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加素爾·巴吐爾的師傅。
在他們接力培養下,加素爾能獨立完成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腎部分切除術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填補了醫院泌尿外科多項技術空白。
這幾年,我區加快形成多元化援疆人才服務新格局。援受雙方深化合作,全面落實“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工作機制,8家受援醫院“團隊帶團隊”56個,“師帶徒”700人,培訓醫務人員4萬余人,科研項目立項154項,實施新技術新項目295項,填補當地空白262項,同時實施衛生健康系統智力援疆創新拓展人才計劃。2023年第一批智力援疆創新拓展人才計劃入選項目60個,今年第二批智力援疆創新拓展人才計劃入選項目174個。
“堅持輸血造血并重,為喀什地區培養醫療人才,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加素爾最新一任師傅陳羽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比手術帶教,他更多注重的是在一旁解惑指導,把更多動手機會交給當地醫生,以此來提升當地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
手把手帶教手術、修改論文、指導課題申報,一起開展科學研究……如今,加素爾成為了可獨挑大梁的青年骨干,申報科研課題5項,科研經費近60萬元,這讓他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近5年,中山大學共派出援疆醫生97名,援疆研究生214名,涉及感染科、眼科、甲狀腺外科、婦科、心血管科等多個當地急需的專業領域。“在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近日,醫院還啟動了‘廣東名醫進疆工程’,建立長期穩定的‘師帶徒’技術指導關系,進一步提升南疆地區急危重癥救治水平。”廣東省“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肖非介紹,在廣東省及中山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醫教研管等各項工作均取得跨越式發展,正朝著“立足南疆,面向全國,建設國際醫學中心”的目標努力邁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