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泰安,何以沉浸?
“沉浸體驗”是人類在科技時代找到文化、人文價值的鑰匙。面對洶涌而來的沉浸技術,全國各地的文旅產業前赴后繼,幾年之內已涌現了多個現象級熱門項目。《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沉浸體驗項目數量已達32024個,多元化的沉浸體驗主題包括影視IP、歷史文化、游戲、本地文化、解謎、推理、傳統文化、奇幻、復古風、角色扮演、科技和探險等,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誠然,沉浸式文旅新業態已然成為文旅產業的新賽道,各種“沉浸+”文旅項目百花齊放。作為重要的旅游城市,泰安如何在這條新賽道上競逐發力,如何充分發掘文旅資源讓泰山文化呈現新風貌,如何讓游客更加“沉浸”游泰安已然成為實現文旅新突破的重要一環。
現狀:“沉浸+”帶來全新體驗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夜晚的東平縣在璀璨的燈火里換了另一種“打開方式”。古香古色的大宋不夜城熙熙攘攘,華燈錦里的不夜城長街人頭攢動,創意滿滿的燈光裝飾各個角落……燈籠高懸,雕塑點綴其間,游客們穿梭其中,享受著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大宋不夜城的前身為水滸影視城,在決定把水滸影視城提升為“大宋不夜城”后,東平湖文旅集團多方籌資,打造吃中有游、游中有購、購中有娛、娛中有秀的主題式商業街區。
真正讓大宋不夜城脫穎而出的,是其豐富的文化演繹與互動體驗。近期,大宋不夜城街區新增行為演繹與NPC(非玩家角色)表演,重現宋代生活場景,提升游客沉浸感。據工作人員介紹,《蘇軾》《張擇端》《李清照》等歷史人物的演繹,生動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文學成就與獨特魅力;《四大才子與佳人》則呈現了古代才子與佳人的浪漫傳說;《大小姐巡游》與《端王巡游》再現了貴族的巡游盛況……這些情景演出采用互動劇場的形式,讓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宋代的文化風情。
此外,大宋不夜城還巧妙運用了NPC元素,將靜態的歷史文化轉化為動態的互動體驗。身著宋朝服飾的商販、手藝人、游俠等NPC角色遍布街頭巷尾,他們以生動的表演和互動,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生活場景和民俗文化,在游玩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月亮有了生命與靈魂,鄉愁有了形狀與重量。”今年4月4日,泰山九女峰鄉村旅游度假區故鄉的月沉浸式演出迎來了2024年首演。這場沉浸式演出,以更加如詩如畫的藝術表達,觸動共鳴共通的情感與鄉愁。工作人員介紹,“故鄉的月”沉浸式演出結合了“故鄉的月”藝術空間獨有的半月特色,現場配備360度環屏,配合主舞臺紗幕和地面投影,將異想的戲劇空間與真實的現實空間相結合,是一場集數字演繹、舞美燈光和戲劇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演出。
從“看景人”變身“景中人”,游客跟隨演員“穿越”不同時空。“故鄉的月”沉浸式演出分為“月光”“月色”“月思”和“月望”四個內容篇章,跨越了從古到今的歷程,從嫦娥、李白到宇航員,通過對月的不同解讀,展現出月的多重魅力。
“在泰山腳下有一處神秘空間,這里有一幅古老的卷軸,懷有仙骨之人會在卷軸的召喚下匯聚在此,開啟修仙之路,他們將在卷軸的傳送下,分別經歷人間、地界、天界,并相應地收集到關于勇氣、生命、希望的力量,最終成為仙人,進入卷軸所描繪的世界中……”
這個暑假,位于泰山紅門游客中心東側的“泰山神啟”跨維數字體驗館迎來了一波又一波游客。步入體驗館,背上背包,戴上VR眼鏡,沿著設定的線路,游客可開啟一場深入感受泰安、泰山文化的旅程。
“泰山神啟”跨維數字體驗館,是泰山文旅集團在沉浸式產業方面的一個大膽探索嘗試。作為一個文旅娛樂體驗項目,體驗館以“卷軸召喚”的形式為引子,讓游客成為泰山神話故事劇情中的主角,通過智能交互、VR等方式,體驗“天地人”三個篇章,感悟泰山文化。
“項目整個空間占地2000平方米,游客步入體驗館,首先看到的是以岱廟天貺殿內國家一級文物泰山神啟蹕回鑾圖為原型打造的沉浸式巨幅數字卷軸。游客在‘人間’部分可以測先天靈力、領神寵,觀看石敢當降妖除魔打蛇怪的故事,二期我們還將在這部分增加泰山皮影實景演出。‘天界’部分除了亭臺樓閣等美景,我們還跟科大訊飛合作設計了碧霞元君AI數字人,游客可以和數字人進行交流,提問一些問題。游客體驗完整個項目大約需要40分鐘。”泰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厚哲告訴記者,通過研究Z世代的消費特點,該項目將消費群體定位為年輕人,把泰山風景、泰山文化、神話傳說、網絡游戲、玄幻小說等元素融入其中。此外,泰山文旅集團計劃新上“泰山神啟”手機小游戲,游客掃碼進入小游戲,挑戰通關后,將獲贈一個在游戲中領取的寵物手辦。
問題:缺乏頂流爆款吸引力有待提升
從成都“夜游錦江”感受歷史文化中人物、文物、場景的卡通化、情節化、時代化到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深度沉浸式展覽展示給游客帶來別樣的觀展體驗,從張家界《遇見大庸》到西安《長恨歌》實現旅游演藝的多空間沉浸式情境互動體驗,國內頭部流量旅游城市幾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沉浸式文旅項目。這些文旅新業態不僅越來越受到游客尤其是年輕人的青睞,而且正在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
縱覽泰安在沉浸式文旅上的探索實踐,我們不難發現,坐擁泰山這個頂級IP,我們還缺少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叫得響的爆款項目,沉浸式文旅項目雖星羅棋布,但為泰安文旅帶來的流量加持還有待提升。
位于西安臨潼華清宮景區的《長恨歌》舞劇自2006年進入市場以來,不斷借助現代科技與藝術表現手段,以數字技術驅動實景演出創新發展,讓《長恨歌》常演常新,帶動了景區產業結構和旅游產品的轉型發展。2023年,華清宮景區營收突破10億元,成為陜西旅游“新現象”,這是數字化體驗受到市場認可的最好說明。記者在親身觀看2024經典版舞劇《長恨歌》后發現,其在舞美特效、燈光道具、多媒體效果等方面又有提升改進,劇目通過燈光+舞美效果,讓實景與夢境深度融合,讓人們在沉浸式氛圍中感受了大唐的繁華,也享受了一場無與倫比的唐風視聽盛宴。“我們希望以年輕化、數字化的表達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文旅項目的活力與魅力。”該項目負責人表示。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作為我市演藝類項目的代表性節目,從2009年對外開放到現在,泰山封禪大典演出已接待游客近六百萬人次,為傳播泰山文化、弘揚中華文明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15年來,演出內容、形式未進行大規模的改版,劇場主要演出設備也未進行升級改造,已不能更好滿足游客高品質的觀演需求。
“每年我都會和家人,或者帶著外地的朋友去看一次‘封禪大典’,雖然每年都會有些變化,但還是感覺不夠驚喜。”市民秦先生說,第一次觀看演出都會感覺很震撼,他也經常向來泰安游玩的朋友推薦,但他也希望演出能夠進行全面升級,強化舞美效果,并強化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能有更多沉浸式體驗,也讓本地人有常看常新的感覺。
經歷了以往的觀光游覽時代,觀眾口味正在向追求沉浸式體驗轉變,過去“你演我看”的單向灌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泰山文旅封禪大典公司正進行沉浸式演出嘗試與探索,泰山文旅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侯傳坤表示,演出將在今年演出季結束后進行全面的升級改版,從演出形式、演員陣容、場地環境及演出設備等多個方面入手,將自然景觀、人文演出與歷史背景、現代科技進行高質量融合,打造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演繹形式。同時,封禪大典公司將增加新業態、新場景,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增加演出觀賞性和藝術魅力;改善座椅、包廂等硬件設施,提升服務品質,增強游客觀演感受。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只有找準文化主脈絡,不斷開發文旅新場景、新消費、新業態,推動旅游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才能持續為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賦能。
在與我們相較不遠的開封市,近年來通過深入研究宋代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豐富了宋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如今,在其大大小小的景區內,有14家以“宋文化”為主題,可觀賞、可感知、可沉浸體驗的宋韻新場景越來越多。正因如此,今年春節以來,開封文旅市場火爆,“到開封體驗大宋生活”頻頻出圈,清明上河園、萬歲山武俠城、翰園碑林等景區一躍成為互聯網熱門。“五一”假期,開封文旅市場累計接待國內游客高達670.8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4.78億元。
與之相較,泰安旅游市場還是處于泰山一家獨大的局面,人們來泰安旅游一部分還是局限于爬泰山,泰安需要更多業態豐富、服務優良、競爭強的優質文旅產品。泰安的沉浸式體驗項目雖然有一定數量,但在整體布局規劃和旅游關鍵節點上還有所欠缺,最為關鍵的就是需要更為統一的文化主題。如何真正做好“泰山+”文章,把游客的興趣點用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并通過‘文化經濟+創意經濟+數字經濟’豐富文旅業態,引導游客發現不一樣的泰安、發現不一樣的泰山,才能激活沉浸式文旅的一池春水。
對策:找準游客需求 激活后發優勢
位于西安曼蒂廣場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是中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文化生活街區,占地三層,建筑面積24000平方米。自開業以來,日平均客流5000—6000人次,周末節假日8000—10000人次,日均收入80—100萬元。
記者在游覽該項目時深有體會:在這個“熱門劇集IP+沉浸式娛樂+主題餐飲+國潮零售”組合而成的新消費綜合體內,“體驗感”是吸引客流的最大殺器。項目以“唐食嗨吃、換裝推本、唐風雅集、微縮長安、情景演藝、文化盛宴”等六大沉浸場為核心,文化活動、節目表演豐富,游客可以全方位、全體驗、全身心浸入唐朝之旅。“年輕人愿意等兩三個小時看只有8分鐘的演出,喜歡用一個多小時來化妝、換古裝、戴頭飾只為儀式感和拍照打卡。所以在做一個項目之前,我們要先問問自己,游客為什么一定要來,他們為什么不在手機上去解決問題, 因為他們要體驗,他們的需求要去現場才能獲得滿足。”該項目負責人說。
洛陽市充分利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的優勢,通過應用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打造數字化文旅業態,《尋跡洛神賦》《唐宮夜宴》等沉浸式演藝受到青年人的熱捧。武漢市《夜上黃鶴樓》沉浸式光影演藝,圍繞黃鶴樓千年歷史文化,采取“光影+演藝”模式展現黃鶴樓仙文化傳說,2023年暑期接待游客22萬人次……去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20個沉浸式文旅新業態示范案例,從夜游錦江、大唐不夜城等沉浸式夜游,到《大宋東京夢華》《長恨歌》等沉浸式演藝,以及長安十二時辰、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探索體驗展等沉浸式主題娛樂或展覽展示,每一個沉浸式體驗的背后幾乎都是游客的認可和點贊。
追本溯源,當我們在高唱“沉浸式”的時候,沉浸的本質越來越清晰。沉浸式,是通過互動敘事機制、多元文化主題、實體或虛擬空間營造、多感官藝術、前沿互動技術(五感交互、人工智能、混合現實等),讓參與的消費者能瞬時脫離現實環境,浸入到如同電影、游戲或夢境般的情境中。
而從中不難看出,成功的沉浸式案例具有4點共性:有科技加持、有地方文化、有流量積淀、有創新提質。
科技與文旅項目的深度融合,不僅催生出更加豐富的文旅形式,為游客提供更酷炫、有趣的消費體驗,更以可見、可聽、可感的方式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技術也逐漸成為全國各地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完善旅游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泰安不缺旅游資源,更不缺文化資源,只有把數字技術和文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揮資源優勢。泰山學院旅游學院教授、副院長謝仲文表示,目前泰安已經有了一些沉浸式文旅產業,如果能進一步的統籌規劃,各項目之間互相通氣,打造出來的產品會讓游客體驗感更好。
“沉浸式文旅產業是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趨勢,如何發展好這類產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樣分步驟分層次做好這些項目。有一些項目是可以資源共享的,可以一起找一些頭部的企業進行合作。還有就是這類項目在精不在多,要打造一兩個在全省乃至全國能形成一定市場效應的精品項目。”謝仲文說,沉浸式文旅項目很容易出現同質化、低水平重復,要做好項目就要跟當地獨有的文化融合,同時跟周邊現有的資源,比如泰山、大汶口文化等進行適配和聯動。
沉浸式業態正在以勢不可擋的態勢搶占文旅行業的新賽道。對泰安來說,如何打造出吸引人的沉浸式文旅項目呢?謝仲文表示,要從游客需求角度考慮,抓住某一群體游客的喜好,進而進行項目設計和升級。比如說我市正在加快推進的泰山博物院項目,在深挖泰山文化精髓的同時,在一開始就要統籌考慮研學游等內容的融入。“博物院很大方面還是跟青少年教育、研學關聯度、契合度比較高,在設計的時候關注中小學教材里的點并將其融入博物院,學生來了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共鳴。圍繞年輕人的喜好,可以考慮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將泰山‘五岳獨尊’刻石、泰山日出、泰山云海等場景在博物院中進行展現,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士提前謀劃。”謝仲文說,在緊跟時代變化,融入沉浸式項目的同時,也要考慮項目的長期性,只有底蘊深厚的泰山文化作為支撐,才能真正做好沉浸式文旅項目,才能不斷吸引人來游玩。
泰安,有著“泰山”這個大IP,自然不缺游客,但如何才能將游客留下來?謝仲文說,只有打造度假型旅游休閑目的地才能吸引游客留下來、多次來,而沉浸式文旅產業就是切入口。“這兩年泰安的旅游環境在不斷變好,‘泰山+’‘發現不一樣的泰安’以及和一些頭部平臺做的營銷活動,都在將泰山游客往泰城引流。未來如果泰安能夠打造出爆火的沉浸式文旅產品,建議同泰安的各景點、酒店、賓館進行串聯,應用數字化工具串珠成鏈,延長游客逗留時間,把游客留在泰安。”
總而言之,泰安要找準來泰游客的需求,借鑒成功的典型案例,采用最新的理念和科技,綜合運用“復原式”造景、NPC互動、故事化聯動、多元化業態等手段,雕琢有爆點的頂級IP,打造屬于泰安的頂流爆款,在沉浸式文旅這條賽道上激活后發優勢。
“所謂后發優勢,即相對于行業的先進入者,后進入者由于較晚進入行業而獲得的較先動企業不具有的競爭優勢,通過觀察先動者的行動及效果來減少自身面臨的不確定性而采取相應行動,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謝仲文表示,“紅門—岱廟—通天街”歷史文化軸是泰安文旅資源最集中的區域,也是實現山城聯動、展示泰安形象、把游客留下來的最關鍵節點,如果可以針對性地推進歷史文化與業態植入的有效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的互融共促,為傳統場景注入時尚和科技元素,再輔以沉浸式戲劇表演、沉浸式劇本秀等文化演藝、娛樂項目,從而打開消費和敘事的空間。
沉浸式體驗正處在高速產業化的階段,在追逐沉浸的過程中如何脫穎而出,是數萬項目共同的難題。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泰安市的沉浸式文旅產業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為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記者 張中乾 劉小東 張芮 李松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