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以“數”賦“智” 助企突圍再添新引擎
兩個橙色立體式儲存箱上下疊放,四周鏤空,像膠囊形狀的MDI儲膠罐橫插在中間……在新泰市山東新博木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博木業),新上的無醛化生產線佇立在廠區周邊。“以前我們生產中高密度纖維板,要將原材料變成粉末狀,再使用膠進行粘合。有了MDI儲膠罐,將原材料切成片狀粘合,用膠量比原來減少一半多,產品更加綠色環保,可以實現全流程無醛生產。”新博木業副總經理王凱介紹。
技術改造是激發企業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在新泰,技改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通過技改擴規和轉型升級,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強強聯合 共贏未來
借著泰安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的東風,新博木業與12家行業頂尖設備制造商聯合研發創新,建成了全國領先的規格最全、品控最嚴、智能化水平最高端的板材生產基地,產品控制精度達到0.01mm。
“0.01mm相當于頭發絲的1/6。”王凱說,現在的國際標準是0.1mm,但在衛星發射領域,客戶要求的板材精度是0.01mm。為了研發板材精度,公司與亞聯機械有限公司和蘇福馬集團進行合作,在日照上了一條年產22萬立方米的生產線,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日照生產線達到了0.02mm的產品精度,但還未滿足客戶需求。2023年,新泰公司新上年產60萬立方米生產線并在2024線4月份成功研發出精度在0.01mm的板材。“我們的生產流程和工藝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和傳統企業相比,生產效率提高了60%,生產成本降低40%。”王凱說。
“數”“智”蓄勢創新賦能
看得見的好處讓企業更加堅定轉型的決心。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壓力容器及熱交換設備生產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壓力容器與熱交換設備的研發、制造和安裝。“我們的二期主體廠房基本完工,8月底可以投產,建成后可生產大氣環保治理設備1000套,年產3萬噸左右。”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強說,公司一期智能化水平比較低,二期公司應用智能化設備和智能化軟件實現智慧生產,與此同時,公司與山東建筑大學也達成了合作。“現在生產一臺螺旋板換熱器需要15天,二期投產完成技改之后,只需要3小時。”張強強在提及這一變化時,臉上難掩激動之情。這樣的效率提升不僅大大縮短產品交付周期,還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博宇重工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據悉,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084萬元,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飆升至4235萬元,研發投入占比達10%。“公司計劃2024年產值達到12億元,2026年產值達到30億元,2028年產值達到50億元。”張強強說。
制造變“智造”
“我們生產的隔水幕墻和礦用剛性支護網具有耐腐蝕、耐高溫、強度高、重量輕、抗靜電等優異性能,強度、壽命分別是鋼絲的5倍、20倍,重量是鋼絲的七分之一,市場前景廣闊。”在山東新泰市新汶街道工業園區的由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兆華指著高速運轉的生產線介紹,項目自落地到投產僅用時8個月,目前公司達成訂單7億元,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制造變“智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山東潤通齒輪集團有限公司新廠區2號車間,記者看到智能化生產線上的機器手臂不斷揮舞,齒輪、固定盤等產品陸續下線。公司副總經理姜勇表示,這個車間有35條智能化生產線,100名工人每天能生產4萬余件產品。智能化改造前,完成同樣的工作大約需要500名工人。智能化改造為企業降低了管理成本、用工成本、研發成本,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為企業發展打開新空間。2023年,潤通公司實現產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80%。
今年,新泰市將智改數轉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突破口,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22個、智改數轉項目125個,其中104個入選省級以上試點示范,建成智能工廠4個、智能車間13個。下一步,新泰將聚焦數字經濟、新能源及裝備、高端化工等主導產業,持續做強特色園區,深化數智賦能,促進產業全要素全鏈條高效協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崔東旭 攝影 司剛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