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燃”心動!烹魚大賽解鎖東平湖魚N種做法 百名廚師上演巔峰對決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陳茂榮 審核 陳茂榮)8月7日下午,東平大宋不夜城人頭攢動,美味飄香,叫好聲不絕于耳,一場視覺與味蕾的盛宴火熱上演。2024年山東·東平東平湖烹魚大賽決賽在此舉行,100支來自省內外的參賽隊伍以東平湖魚類為主原料,現場進行美食制作,為廣大游客和觀眾奉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淡水魚烹飪饕餮盛宴。
起鍋燒油、烹炒蒸煮,比賽現場,50個爐灶依次排開,100名參賽選手分成兩組,拿出看家本領,在“煙熏火燎”之間,拼刀工、賽擺盤、比味道,將東平湖魚類變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肴,撲面而來的香氣,讓人直咽口水。
糖醋鯉魚、鳳凰戲牡丹、比翼雙飛、松鼠金魚、地鍋燉大魚、翡翠富貴魚、芙蓉魚餃、魚躍龍門步步高……比賽現場,大廚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將一條條淡水魚變成“藝術品”,每一道菜品都蘊含著廚師們對食材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詮釋。觀眾們被色澤鮮亮、造型別致的菜品所吸引,贊不絕口。據了解,此次比賽用原材料為東平湖產各類魚和湖產品,參賽選手采用紅燒、清燉、糖醋等各種做法,將肥美鮮活的東平湖鯉魚、鯽魚、鰱魚、草魚以及蓮藕、蓮子、菱角等湖鮮特產,變成了令人食指大動的珍饈美味。
決賽中,一百名廚師各自現場烹飪了兩道菜品,來自臨沂的廚師趙思柱烹飪的菜品是糖醋鯉魚和松鼠鱖魚。“糖醋鯉魚是咱魯菜的代表菜品,松鼠鱖魚是淮揚菜,我們進行了創新,做得更加精致。”趙思柱告訴記者,比賽當天,他特意親自去挑選購買了東平湖的魚,希望能發揮出水平做出好吃的魚。
記者了解到,決賽共有來自東平本地的40名廚師及外地的60名廚師參賽。作為本地廚師的秦紅凱,最擅長的就是烹飪東平湖里的各種魚類,此次參賽選取了東平常見的紅燒甲魚和地鍋燉大魚,希望讓游客品嘗到更多的東平特色菜肴。“地鍋燉大魚的魚肉比較緊實,紅燒甲魚口感比較軟糯,共同的特點都是鮮美,這都得益于咱東平湖的好水質。”秦紅凱說。
在評審環節,大賽評判組及大眾評審進行觀賞和試吃,對菜品烹飪的創新、制作手法與技巧、口感、營養搭配等方面進行專業點評打分,評選出了特金獎30名、金獎30名、銀獎40名。
東平湖是山東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遺存水域。東平湖三面環山,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盛產魚、蝦、鱉、蟹 ,菱、葦、蒲、蓮等,湖產品非常豐富。據悉,此次大賽以“中國魯菜行 吃魚到東平”為主題,以“夢回大宋 千年一魚”為口號,由山東省烹飪協會主辦,東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東平縣文化和旅游局、東平縣商務局、東平縣工商聯、東平縣融媒體中心、東平湖文旅集團承辦。大賽為期三天,分預賽、決賽、頒獎多個環節,并于決賽當日由專業評委和大眾評委,評選出了齊魯地方名菜、東平縣特色精品菜、東平縣餐飲示范店、東平縣十大伴手禮,東平縣還獲得了“魯菜美食之鄉”的稱號。
據東平縣的縣志記載,大鯉魚烹飪技藝始創于元末明初。東平人烹魚講究不鮮不烹、不時不食、不潔不賣,十全十美。而昌盛的飲食文化脫胎于當地豐富的漁業資源。近年來,東平縣委、縣政府統籌湖內25萬畝、湖外5萬畝水面,謀劃實施30萬畝生態漁業,實現了生態保護與富民強村的完美結合,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國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全國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縣。
“大賽旨在挖掘民間烹飪高手,創新烹魚技藝,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東平飲食文化,打造東平湖淡水魚美食品牌,促進餐飲行業技能提升,推動餐飲文化創新發展,推動東平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東平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宋衍東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