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世界遺產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和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強世界遺產保護,取得積極新進展。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世界遺產數量達59項。
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遺產三種類型。
日前,“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增至40項。同時,我國還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投入6億元,支持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一批高水平的保護、管理、展示項目也加快實施,有效保護了我國世界文化遺產。
隨著“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自然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世界自然遺產、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增至19項。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有效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目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面積達7.9萬平方公里,涵蓋了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各類自然公園等上百個自然保護地,實現了對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跡的有效保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