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放療五科(姑息治療科)主任李梁:以恒心為翼 托起生命的希望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顏凱 通訊員 呂士芹 蔡宇 審核 晁彤彤)“每個病人都是老師,每個病人的病情都如同一道謎題,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思考,通過努力讓病人癥狀緩解,痛苦減輕,在這個過程中,能深刻體會到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的光榮使命……”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放療五科(姑息治療科)主任李梁,始終保持求知的熱情,不斷學習新的醫學知識,持之以恒,不斷磨礪自己的醫術,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病情,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去應對,他用仁心詮釋醫者之責,以恒心托起生命之重。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放療五科(姑息治療科)主任李梁。
以病為師提升醫術與醫德
“小時候看到身邊人因疾病痛苦不堪,內心充滿了同情和責任感。我渴望通過醫學知識,為病患解除痛苦。”從那時起,李梁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粒種子——長大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從泰山醫學院畢業后,李梁成為臨床一線的醫生,在晚期腫瘤綜合治療方面刻苦鉆研,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到目前為止,李梁已發表數十篇國家級學術論文,2019年、2022年被評為泰安市優秀醫師。
“回想多年的從醫生涯,我深感其中的挑戰與困難重重。每個病人都是老師,每個病人的病情都如同一道謎題,需要我們用心去學習、思考,盡快給出正確的治療措施。通過我們的努力,病人癥狀緩解,在這個過程中,能深刻體會到醫務人員救死扶傷光榮使命,同時也一點點豐富了臨床經驗。”李梁說,從醫之路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有苦也有甜,有付出就有回報。
?一位左肺癌伴腦轉移的患者來到他診室時,顱內轉移癌已接近10厘米,當時患者左側肢體癱瘓,臥床不能自理,患者也輾轉去過很多醫院,效果不佳,最終選擇來到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找到了李梁。
“做了相關檢查后,我們發現患者左肺癌有適用的靶向藥物,患者的體弱主要由于顱內巨大瘤轉移壓迫所致,但患者年紀輕、心肺功能尚好,并且左肺癌僅有顱內寡轉移灶,其他部位并未發現轉移。”李梁說,他們大膽推測如果顱內轉移癌和左肺癌得到控制的話,患者將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經醫院MDT肺癌組討論,制定了先給予營養支持治療,再給予腦轉移灶的精準放療聯合左肺癌靶向治療的個體化綜合方案。隨著規范治療的順利進行,患者腦轉移灶明顯縮小,癥狀減輕,左側肢體逐漸恢復知覺,經過2個月左右時間,病人腦轉移癌基本消失,左側肢體活動自如,左肺癌也明顯縮小,無胸悶咳嗽癥狀。至今已經過去了3年,這位患者仍如正常人一樣生活著。
病房查房。
患者如鏡映照醫者仁心
“遇見晚期病人,經過仔細篩查、分析,如果還有治療的可能,一定要膽大心細、勇于嘗試,但如果病期確實太晚、體質又差,不具備抗癌治療的條件,那么治療目的就是減輕痛苦、盡量延長生存期,而不要過度治療。”李梁說,每天他們都面臨著各種疑難雜癥的挑戰,但也正是這些挑戰讓自己不斷成長,也更加堅定了他的職業信仰。
李梁所在的科室是放療與姑息治療科相結合的科室,其特色是發揮精準放療局部治療的優勢,聯合化療、靶向、免疫等全身治療,致力改善晚期腫瘤病人生活質量,減輕痛苦,盡量延長生存期。“我們面對的大都是中晚期腫瘤患者的個體化綜合治療,信任是醫生與患者之間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建立起與患者之間的信任關系,才能確保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和患者的康復。”李梁說。
在多年的從醫路上,李梁時刻站在患者及家屬角度思考問題,他堅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體質、治療方法的利弊等因素,然后制定個體化的有效治療方案。在面對患者病情變化時,他都會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及時施治,解決問題,并在悉心的工作中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起了信任,贏得了尊重。
仁心鑄大愛,醫術顯擔當。李梁懷著對腫瘤醫學的熱愛,勇擔救死扶傷的責任和使命,不負患者的認可與信任,為更多腫瘤病人帶來生命的光亮和希望。
專家簡介:
李梁,副主任醫師,腫瘤學碩士。現任泰安市腫瘤防治院放五科(姑息治療科)主任,兼任院MDT診療頭頸組副組長,泰安市抗癌協會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腫瘤放療分會委員等職。擅長頭頸、呼吸、消化道等常見腫瘤的放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在晚期腫瘤綜合治療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學術造詣。榮獲2019年、2022年泰安市優秀醫師稱號。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數十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