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深入實施向西開放戰略觀察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陳薔薇
新疆通辰凡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物流信息部口岸負責人李建龍從事外貿工作已經十幾年了。自2016年在吐爾尕特口岸常駐以來,他所在公司的出口貿易額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穩定增長。
“這些年,口岸變化很大,營商環境更好,通關更便利了。”李建龍說,尤其是“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運行后,吐爾尕特公路口岸出口車輛的通關環節由12項壓縮為4項,通關時長壓縮了七成。
“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正是新疆深入實施向西開放戰略的改革成效之一。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新疆在全面落實中央改革決策部署的同時,緊抓歷史機遇,在向西開放中持續深化改革,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重點項目落地 基礎設施大幅提升
在深入推進向西開放戰略中,新疆不斷深化相關領域改革,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破除體制機制上的藩籬。在設施聯通的先手棋中,新疆把第一步定在了橫貫亞歐的跨境交通網絡建設中。
6月,G315線托帕至吐爾尕特口岸公路建設項目從路基施工轉向路面鋪設,建設者們鉚足干勁搶抓工期。
該項目是自治區重點項目之一,也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單體投資最大的交通建設項目。
托吐公路建設項目全線采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預計2025年底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吐爾尕特口岸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改善沿線各族群眾的通行條件。
托吐公路建設項目只是新疆正在積極打造的聯通歐亞的跨境網項目之一。
今年,全長272公里的中國塔城巴克圖—哈薩克斯坦阿亞古茲鐵路哈薩克斯坦境內工程開建。按計劃,這條雙軌鐵路將于2027年投入運營,新的鐵路線將使哈薩克斯坦的出口量以及從俄羅斯到中國的貨物中轉量大幅增加。
今年6月,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項目三國政府間協定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中吉烏鐵路又取得了新進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疆抓住歷史機遇,加大建設力度。目前,已開通雙邊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18條;新疆至歐洲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蘭新鐵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線建成;全疆運輸機場數量達25個,累計運營國際客運航線22條,與14個國家的19個城市通航,航線覆蓋中亞五國與部分西亞、南亞、東南亞、中東城市。
目前,新疆在積極推進中吉烏、中巴、中哈跨境鐵路項目前期工作,致力于在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兩個鐵路口岸基礎上,增加對外開放的鐵路運輸通道。今年將建成G216線紅山嘴至阿勒泰、S319線布爾津至吉木乃口岸公路,完成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等。
口岸建設提速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新疆18個口岸是天然自帶的開放優勢。作為我國聯通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陸上門戶,新疆口岸戰略支撐作用尤其顯著。
如何進一步發揮好口岸優勢,把優勢轉化為向西開放的動力?
新疆相繼制定了涉及商貿高質量發展行動、口岸建設、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3個三年期工作方案,出臺了招商引資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方案、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3項創新性制度文件。
如今,新疆正大力推進口岸對外開放。別迭里口岸正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紅其拉甫口岸擴大開放、伊寧航空口岸完成國家正式驗收。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公路、鐵路)口岸和烏魯木齊航空口岸獲批國家智慧口岸試點。
新疆口岸已經從單純的過貨通道,通過不斷疊加的口岸功能,成為“口岸經濟帶”的重要一環。
7月7日,5輛載著日用百貨的貨車,從深圳抵達阿拉山口口岸以后,在貨運代理公司完成換裝,直接開往國家物流樞紐港(阿拉山口)多式聯運中心。車輛通過智慧卡口,刷卡后就能出境。這一模式,就是2023年新疆首創的“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改革。
改革前,貨物在屬地海關申報通關手續之后,在出國門之前,口岸所在地海關還需要進行二次查驗,這就意味著將增加一次停留時間和裝卸作業,甚至可能涉及掏箱查驗。
改革后,阿拉山口公路口岸進口通關環節由之前的9項壓縮為4項,出口通關環節由12項壓縮為4項,出口轉關通關環節由之前的8項壓縮為3項,壓縮幅度62%。通關時間由平均34.5小時壓縮為平均5小時,壓縮幅度85.5%。
這一改革讓物流企業享受到了真切的好處。“以前的通關流程,需要在海關監管庫房完成裝卸、過磅、換裝、施封、查驗等多個環節,等待時間比較長。”阿拉山口節點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哈振新說,他們的業務量比去年增加了40%。
如今,這個改革模式已經在全疆3個公路口岸得到實施。
改革之舉并不僅限于此,新疆在重點公路口岸階段性試行延長開放時間、支持全區口岸復制推廣“公路口岸+屬地直通”通關模式改革,還加強對口岸營商環境的指導、協調和監督,清理規范口岸收費,完善各項制度,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
2023年,新疆口岸進出口貨運量7470.7萬噸,同比增長8.6%。
制度創新賦能 發展活力煥發
回顧新疆向西開放中的制度創新,就不能不提到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以來的各項舉措。
6月24日,首批10噸保稅航油順利加注到烏茲別克斯坦中亞航空公司C6655航班。這標志著保稅航油加注業務落地新疆,成為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的新成果。
新疆航油加注業務創同類業務開辦全國最快紀錄,在產業鏈和監管上也實現了全國新突破。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海關關長胡靖表示,這種從管道進口原油到加工成免稅航油出口,全鏈條環節均在一個省份內完成,還是全國首次。烏魯木齊海關也成功構建了國內首個集原油進口、煉化加工、?;窓z測、航油加注、出口監管為一體的海關“一站式”監管體系。
通過加注保稅航油,可以為國際客貨運航線降低每噸航油13%左右的成本。此舉為吸引中亞、西亞國際客貨運航線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經停加注航油,提升該機場服務國際航線能力,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奠定了基礎。
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以來,新疆堅持系統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5月底,改革試點任務已落地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和積極進展的有60項。獲批以來,自貿試驗區新增企業超5000家,企業總數達2.5萬家。
7月3日,在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政務服務專區,霍爾果斯萬鑫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偉拿到了新鮮出爐的營業執照。
“我在網上提交了相關資料,然后帶著身份證和公司住址的租賃合同來到窗口,只用了幾分鐘,營業執照就拿到手了。”李建偉說。他準備從事進口加工貿易,考察后選擇在霍爾果斯綜合保稅區落地。
霍爾果斯積極探索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自治區級管理權限下放,在新疆自貿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范圍內實行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制度,開展證照聯辦、集群注冊。
今年上半年,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728.2億元,以全疆萬分之一左右的面積,實現了占全區外貿總值33%的進出口額,在推動新疆高水平開放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擴大開放之門,走穩改革之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新疆走穩向西開放之路,以改革加快新機制建設,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持續加強和中亞、歐洲的合作,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