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建說 | 泰山三官廟: 天梯傳古韻 三官佑福澤
在斗母宮與壺天閣之間蜿蜒的盤道旁,矗立著一座仿佛懸于“半空”的廟宇——泰山三官廟,其山門前的53級石階,被譽為“五十三參”,宛如天階直通云霄,紅墻灰瓦映襯下,更添幾分仙靈之氣,引領游人步入一個超凡脫俗的境界。三官廟是一座占地面積達780平方米的宏偉建筑群,由山門、鐘鼓樓、西配殿及莊嚴的大殿構成,其歷史可追溯至明代,初名人祖廟,專為祭祀秦始皇而建,清代更名為三官廟。
三官廟的山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內修一脈精氣神,養生滌心悟道”,下聯是“外敬三官天地水,祈福赦罪消災”。三官廟是一座方形院落,廟宇的正北是正殿三官殿,里面供奉著天、地、水三官。三官起源于原始宗教中人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據了解,正殿里的天官叫做“上元一品賜福大帝”,身著黃龍袍,頭戴金龍冠,手持朝天笏,住在紫薇宮,傳說如果人們遇到困難在他面前懺悔發愿,天官就會賜福;地官叫做“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可為世人赦免一切罪行,居于清虛宮;水官叫“下元三品解厄大帝”,專門解除人們的厄運和災難,居住在清華宮。
踏入山門就來到了前廳,兩側供奉著雷祖、真武,栩栩如生。他們專管降魔伏妖,驅邪捉鬼,給人一種莊嚴神勇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從三官殿西側的小門進去有一個文昌殿,里面供奉著文昌星。在廟宇的西側還有一配殿——財神殿,殿前有一株古柏樹,又名“千年財神樹”,相傳是明朝時栽種。柏樹分支很多,一眼望去,五個枝干猶如巨手的五個指頭,在民間人們稱它為五指招財樹,意味著抓福抓平安,不時有人前來祭拜,祈禱全家平安、生意興隆。相傳這株柏樹大有來歷,有人說這是漢代帝王來泰山祭祀時種下,大約長到一米的時候突然伸出來了四個枝干,加上原先的一個枝干變成了五個枝干,所以這株柏樹顯得格外粗大,這五個枝干也分別代表了人間的五種福氣:福、祿、壽、喜、財。
清朝唐仲冕在《陶山文集·雜考》中說:“泰山經石峪西有三官廟,故明人祖殿也”。大儒顧炎武也不知道這是何故:“泰山上有人祖廟,不知何取”(《山東考古錄》)。考證歷史,泰山上早先修建人祖廟并不奇怪。原始社會中,華夏民族的兩大發祥地,一個是太行山以西、黃河中游的地區,此處的居民以龍為圖騰,傳說是黃帝的后裔;另一個是黃河下游、泰山周圍的地區,其居民被稱作東夷人,圖騰是鳥,傳說是炎帝的子孫。經過夏商周三代,兩大氏族部落終于融為了一體,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民族。而秦人的祖先就是生活在黃河下游泰山一帶的炎帝后代的東夷部族。因此,在秦始皇東封泰山的眾多原因之中,有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與其遠祖的泰山崇拜有關,在他的思想意識中,深埋著對祖先文化的認同,他要回歸,要尋求精神的支持與張揚,而古代的修廟者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宋凱 通訊員 路秋生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