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古樹名木煥發綠色新活力!泰城登記掛牌古樹328株
百年以上的大樹謂之古樹,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謂之名木。古樹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記錄了大自然的歷史變遷。作為“活化石”“活文物”,泰安的古樹名木,見證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泰山這座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歷史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景觀和科研價值。
“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為新時代泰安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
目前,泰城建成區登記掛牌的古樹共計328株,后備資源753株。按保護等級分一級古樹35株,二級古樹38株,三級古樹255株。我市從歷史中尋找行之有效的護木經驗,依托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手段完善古樹名木數據庫,讓328株古樹名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持續煥發綠色新活力。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保護古樹名木具有多重意義,涉及生態、歷史、文化、科研等方面。”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古樹名木保護科負責人朱曉莉介紹,古樹名木不僅僅是一個植物實體,更是一個多維度的文化和歷史載體,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橋梁,保護古樹名木,從來不是一句空談,需要科學制定實施方案。
我市根據《城市綠化條例》和《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科學制定《泰安市城市綠化條例》,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劃定保護紅線,保護樹體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真正讓保護古樹名木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序可循。
盛夏時節,綠茵濃郁。走進龍潭路與泮河大街立交匝道,只見一棵巍峨挺拔、枝繁葉茂的古槐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生機勃勃。據史料記載,這棵古槐樹齡已有460年,樹高13米,樹圍4.42米,平均冠幅17米,屬于二級保護古樹。古樹周圍修建了圍欄,樹的底部還掛著一個金屬標識牌,上面詳細記錄著古樹的名稱、別名、樹齡、科屬及責任單位、聯系電話等信息。這棵古樹,是古樹名木保護科按照“一樹一檔”“一樹一策”,利用數字平臺保護古樹名木的典范。
“只有摸清楚古樹名木的底,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我們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訪談當地老人及使用樹木生長錐提取樹芯等方法鑒定樹齡,利用GPS定位逐株測量胸徑、冠幅、樹高,逐株完善圖文檔案及電子信息數據庫,做到‘一樹一檔’。”朱曉莉告訴記者,他們將建成區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和樹齡50—100年的后備資源的“家底”給摸了個遍,借助智慧園林平臺這個“數字管家”,為古樹名木配備土壤溫濕傳感器、傾角傳感器、智能蟲情測報燈等監測設備,提升保護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為每株古樹都制作了自己的專屬“數字身份證”。市民只要用手機一掃二維碼,古樹生物學特性、生長習性、責任單位及電話等一目了然,真正讓古樹名木的文化更加形象可感。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在泰安,河道管護有“河長制”,森林保護有“林長制”,針對古樹名木則有“樹長制”。
我市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實行屬地管理制度,設置專項責任人。每年,作為“樹長”,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專項責任人都會簽訂《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養護協議》,對古樹名木確權保護。管護責任人實時巡護、主管部門定期抽查、社會公眾及時監督......運用系統思維構建起的全鏈條式的監護模式,落實了古樹名木養護責任主體,真正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落實、做細。
岱廟南門雙龍池,有一棵古槐樹,樹齡500年。2023年之前,此樹明顯衰弱,葉量少了,枯梢多了。古樹名木保護科的工作人員聯合泰安市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遺產保護部對其進行“例行體檢”,及時啟動專家會診后,通過一系列“搶救”措施跟進。如今,這棵古槐,已經恢復健康,煥發生機。
據了解,古樹名木保護科工作人員在建成區范圍內,為價值重要、生長勢瀕危、生長環境差的古樹名木進行定期體檢。通過檢測樹木內部結構受損程度、樹木地下根系分布等情況,科學診斷古樹名木的健康及衰弱原因。待找尋到原因后,工作人員會細心認真地制定“一樹一策”復壯救護方案,采取防腐處理、樹洞修補、根部殺菌、支撐加固、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為“生病”古樹進行精準保護修復,讓古樹得到妥善保護。
除了做好古樹名木“體檢”,精細化管護也必不可少。我市制定下發《古樹名木養護管理規范》《關于做好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制定《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精細化管理策略》,優先利用綠地養護經費,指導各養管責任單位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推進古樹名木冬季精細化養管作業,從而大大減輕來年生長季病蟲害防治壓力。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為”
在泰安,古樹名木早已成為一張“金名片”。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市現有地古樹名木生態價值愈益彰顯,輻射帶動周邊居住區、單位綠化建設。這些古樹名木,正與傳統城市建筑、與人文景觀,相存相依,共生共榮。
志愿者為游客發放泰安市古樹名木科普宣傳冊;公園LED屏幕、報刊宣傳古樹名木保護政策、以“珍愛古樹,從我做起”為主題地活動比比皆是......在這些古樹名木地裝點下,整座城市呈現出關心古樹、愛護古樹的良好氛圍。我市“上下聯動”“線上線下結合”積極為廣大市民、游客普及古樹名木保護知識,全面系統地介紹古樹名木“家底”和歷史文化內涵,展示保護成果,讓古樹名木真正成為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成為泰安這座城市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我市將古樹名木保護作為提升旅游價值的“金鑰匙”,深度挖掘古樹名木背后的文化典故,收集古樹名木的歷史,提升古樹名木的文化內涵,講好并傳承好古樹名木故事。古樹保護志愿活動、古樹保護研學游、古樹觀賞一日游、采風攝影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沉寂的古樹煥發新的活力,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古樹資源帶來的綠色福祉。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董文一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