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生態綠”!“鳳冠霞帔”加身的戴勝、“森林醫生”灰頭綠啄木鳥也來過這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池彥明 審核 晁彤彤) 在距離泰安市區25公里的泰安市徂徠山林場,時間似乎慢了下來。靜謐的山林里綠意盎然,爬山虎繞著樹干蓄力生長。這里少了城市的喧囂,微風伴著蟬鳴鳥叫,多了幾分世外桃源的恬淡。
作為山東省第二大國有林場,徂徠山林場總面積13.5萬畝,林地面積11.9萬畝。曾經,徂徠山前的茅茨、山陽等村莊,每年都有大片良田被黃沙吞噬,房屋院落被覆蓋。為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1956年,國營泰安專署徂徠山林場成立。建場前,徂徠山不足2000棵樹。建場后,徂徠山人秉承“先治坡、后治窩,先生產、后生活”的理念,向荒山宣戰。“山前刺槐,山后松,橡子栽在半山中,枰柳栽在溝當中。”這句順口溜至今在林場流傳。
在荒山上種樹不是件容易事。為又好又快地造林,林場人摸索出不少適合徂徠山的造林經驗。林場采取先封后造、造管并舉的方法,根據徂徠山立地條件和各樹種的生物學特征,優先選用當地優良的鄉土樹種,其次選用表現優良的外地樹種。防護林選用適應性強、生長快、壽命長的樹種,風景林選擇抗污染能力強、觀賞性強的樹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徂徠山上的一棵棵樹,像一道綠色屏障,鎖住了風沙,讓河流更加清澈。
近年來,林場累計投資1284萬元,及時對林木資源進行森林撫育、樹種改良、引進珍稀樹種等工作。圍繞主干公路兩側及景區景點周圍、場區駐地共栽植各類喬灌木20余萬株,林場已初步實現“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兩季有果”。林場內有森林植物1153種。油松、赤松、黑松、刺槐等木本植物230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及紅皮書的有4種。2022年,徂徠山林場被選定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和國有林場森林碳匯試點單位。
保護古樹名木,就是保護“有生命的活文物”。徂徠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護區共有掛牌古樹名木443株。“在龍松、鳳松樹下圓形的是我們的通氣透水施肥施藥專用管,通過專用管對古樹地下根系進行復壯,增加根的活性。”徂徠山林場總工程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張興廣向記者介紹說,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林場派專人每月巡查兩次,加強巡查巡護、澆水、防治病蟲害、防止風折雪壓。
為避免核桃林遭受病蟲害的侵擾,影響核桃產量和質量,確保林農收入,徂徠山林場與泰安市林科院共同實施了《核桃病蟲害防治及提質增效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在錦羅林區建立了118.6畝的核桃病蟲害防治及提質增效技術示范園,定期對核桃病蟲害進行觀測,并定期將各項觀測數據和試驗成果與林科院進行共享,成效顯著。
“我們曾在林場拍攝記錄到頭頂‘鳳冠’身披‘彩衣’的戴勝,‘森林醫生’灰頭綠啄木鳥等。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林場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林場森保站站長高鋒說。據統計,林場共記錄野生動物1092種,來此繁衍棲息的鳥類達140多種。
2020年開始,林場在保護區內設置8條樣線,共布設相機20 部,全面掌握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種群及其棲息地等狀況,建設完善陸生野生動物監測體系,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技術人員每月進行一次線路踏查,為科學制定保護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監測方案提供有力數據支撐。“對受傷的野生動物我們會進行救助,前不久我們救助了一只北領角鸮(xiāo)幼鳥,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近幾年共救護野生鳥類10只。”高鋒說。
早春時節林場的玫瑰綻放,四月中旬刺槐花開花期持續近一個月,五一前后連翹花開漫山遍野,十一左右銀杏金黃……徂徠山林場四季有景,美不勝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他們一路觀賞、感受,走走停停,用相機定格下一幀幀美景。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的美好畫卷在這里渾然天成,徐徐展開。
“每營造15畝人工林,可以清除三口之家產生的二氧化碳……”在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重點區域,林場設置科普宣傳牌,進一步引導群眾保護生態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林人也是藝人,希望通過我們每個務林人的堅守,讓更多人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加入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行列中來。”張興廣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