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出海,“班墨”何為
在剛果共和國,來自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的教師正對當地員工進行黃瓜日常管理技術指導。(□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供圖)
6月27日,在剛果共和國最南端的姆富瓦提小鎮,炙熱的陽光下,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車輛工程系教師王智良身著藍工裝,正分班次對當地的叉車、挖掘機、裝載機和起重機駕駛員,進行車輛維護保養和故障診斷教學。
他們所在的剛果(布)黑角索瑞米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黃金集團下屬的合資企業。由于該公司地處偏遠礦區,路面坑洼顛簸,選礦冶煉部門車輛需要經常維護保養。在王智良的指導下,學員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這項工作。
幾公里外的農場里,來自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的教師燕淑海正在向企業員工傳授農作物種植、肥料制作等技術。兩所山東高校,盡管專業不同,但目標都是服務中國企業“出?!?。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第二個金色十年的開局之年。2023年,職教強省山東推出了自己的職教海外品牌“班·墨學院”,以魯班和墨子的名字命名,象征著技術與智慧的結合。濰坊作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探索政行企?!敖M團出?!蹦J剑x能國際產能合作。
“出?!逼髽I急需本土化高技能人才
非洲陽光地帶集團(以下簡稱“陽光地帶”)作為濰坊華騰集團的海外公司,近年來實現了從一般貿易到當地設廠的跨越發展,員工需求也從“懂英文”的中國人,變為“會中文、懂技術、懂管理”的當地人?!斑@既符合合作國對外資企業雇傭當地人的規定,同時也能更有效地節約成本。”華騰集團副總孫欽勇說。
然而,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一方面,許多國家的職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滿足產業一線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當地雇員的中文能力有限,難以融入企業文化。
對此,王智良5月11日剛到剛果共和國時就深有感觸,“即便是一些工程車輛的小故障,都要等待2位中方技術人員前去幫忙維修,效率太低了?!?/p>
本土化高技能人才的缺乏,讓職業院?!俺龊!闭宫F出廣闊前景。從2018年開始,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越南合作開展海外技能人才培訓,并在越南共建智能制造學院,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設備調維實訓》等18門網絡課程,培養越南本土化技能人才,大幅提升了企業緊缺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
在烏干達,陽光地帶的5家工廠運行順暢,2000多名當地員工工作有序,車間主管們用流利的中文接收指令、安排生產。他們之所以能勝任這些關鍵崗位,離不開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東非(烏干達)國際學院的培養。該校自2017年由陽光地帶與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創造太陽烏干達石油學院三方共建以來,培養出的百余名畢業生成為企業運營的核心力量。目前,陽光地帶在全球擁有近4000名外籍員工,真正實現了本地化生產。
海外辦學難在哪兒
今年4月在泰國考察期間,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徐曉雁也發現,龐大的海外投資使得中資企業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企業需求有多急迫?4月26日,徐曉雁訪問了位于泰國曼谷的羅勇工業園的3家濰坊企業,原本只是了解情況,卻在現場敲定了3個合作。其中,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與豪邁集團及泰國當地的職業院校計劃成立“班·墨學院”,為企業培養數控技術人才。該“班·墨學院”計劃今年9月開學,招生40人。此外,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還與其他2家企業計劃合作建設海外培訓中心。
采訪中,不少職業院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外辦學的難點在于教材缺乏、雙語課程資源匱乏、“語言+技能”復合型師資短缺等。比如在剛果共和國,與燕淑海等教師同行進行翻譯的,還有濰坊工程職業學院的法語教師丁小晴。
對此,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近年來持續加強紡織服裝、機電機械、漢語言等國際化骨干教師培養。眼下,該校正在深入開發海外人才培養方案和雙語課程標準,為與豪邁集團在泰國共建的“班·墨學院”招生作準備。
“產業走到哪里,我們的職業教育就要跟進和支撐到哪里。”在6月14日舉辦的全省職業教育海外“班·墨學院”建設工作交流活動中,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介紹,不同于以往的校校合作模式,“班·墨學院”是校企攜手“走出去”。目前,山東已建設34所“班·墨學院”。
職教“出?!边~向2.0版
記者在濰坊蹲點采訪時注意到,如今,職教“出?!币褜崿F了從基礎的語言培訓到高層次、綜合性人才培養的轉變,以及從本土化員工培養向系統化學院教育的升級。
今年,山東化工職業學院與圣泉新材料(泰國)有限公司在去年線上培訓的基礎上,與泰國蘭帕潘尼皇家大學合作,共建中泰“班·墨學院”,提供本科學歷教育,以滿足企業未來800人的用工需求。同樣,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為了支持歌爾在越南的產能提升,繼去年派遣教師至越南進行員工培訓后,今年與歌爾及越南李太祖大專合作成立了“越南-班·墨學院”,將于9月初開學授課。
在推進當地職業教育的同時,協助當地制定職業標準,也是職教“出海”的內容之一。以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去年該校主導制定的服裝設計技術員(5級)和服裝生產技術員(5級)職業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已納入坦桑尼亞的職業教育體系,并在該國職業院校廣泛推廣。為了讓更多民眾從中國技術中獲益,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還在越南設立了中文工坊,派遣的教師通過社區活動和志愿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年均培訓量達3000人次。
為了支持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一些行業組織正與職業院校聯手,有計劃地進行國際化發展。此次我省5所職業院校組團赴剛果共和國參與共建剛果共和國班·墨學院(中國黃金),就是由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牽頭,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進行精準對接的一個實例。
為推動建立產教融合“出海”新機制,今年,濰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門帶隊到國外實地走訪出海企業,調研企業需求。5月17日,濰坊市成立產教聯合出海共同體,17所高校和29家企業將攜手發揮各方優勢,共赴發展新征程。
(記者 張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