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院鎮:“小積分”撬動基層治理“大支點”
肥城市邊院鎮以“五治融合積分制”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出一條村民主動參與基層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不斷激發村民參與鎮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科學“定積分” 在要做什么上精準靶向
堅持黨的領導。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開展運用“積分制”,發揮好村基層黨組織作用,達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民服務能力的效果。在組織實施積分制過程中,村黨支部對積分內容、評價方式、結果運用等各個環節進行把關,充分體現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保障積分制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鄉村治理的重點任務和突出問題,發揮積分制思想引領、行為引導作用,出臺了《邊院鎮關于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實施方案》,使紛繁復雜的村民自治行為標準化、具象化,讓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將基層治理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構建“五治融合”治理體系,以強化政治、活力自治、實化德治、推進法治、深化智治為方向,設立5個方面13個具體積分項,與時俱進適應農村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適時調整內容和評價標準,建立動態管理、操作性強的積分體系,采取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激勵約束措施,引導問題解決。堅持群眾主體。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調動其主動參與積分制管理,在民主討論的基礎上,將積分的主要內容、評分標準、運行程序等環節交由村民商定,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讓村民全程參與積分制的制度設計,確保積分制符合大眾意愿,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做到策由民選、規由民定、事由民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格局。
民主“評積分” 在推動治理上凝聚合力
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以“網格化+信息化”工作為基礎,充分發揮標語、展板、大喇叭的作用,發動鎮村干部、黨員、各類先進典型帶頭參與“積分制”,2023年以來,組織各類“積分兌換”活動30余次。
建立“三個一”長效管理機制。既1個積分評定領導小組,1個評分小組,1個使命目標,推動“五治融合”治理體系向縱深發展,不斷增強農業農村發展、農民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和活力。積分管理權責清晰、分工明確,設置由網格長、網格員、村“兩委”干部組成的積分評定領導小組,具體指導各評分小組審查參與積分農戶資格,逐戶建立積分臺賬,并指導各評分小組逐戶開展現場評分,打分成績記入各農戶積分臺賬保存,積分作為獎勵的依據。網格評分小組每組不少于3人,吸納群眾代表、黨員中心戶、志愿者等,指定小組長1名,具體負責網格內農戶積分的評定工作,并對評分結果負責。細化積分管理方式,堅持一條一事,一條一賦分,由網格員對網格內所有村民的積分進行統一管理,積分線索以戶為單位建立臺賬,采取個人自薦、村民參與、組織推薦三種方式對積分線索進行收集,村內“一戶一登記、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評比、一年一評優”,同時,部分村實行“綠黃黑榜”制度,農戶家門口懸掛由村統一制作的“五治融合治理約定”門牌,將每戶的打分情況在門牌公示欄予以公示,并將積分制管理與獎懲機制掛鉤。有效破解村民參與基層治理“作用難發揮、表現難評價、成果難長效”問題。
有效“用積分” 在激發動力上務實創新
為進一步實現村民參與社會治理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積分獎勵項目包括物質獎勵、精神獎勵兩類,以利益機制引領道德取向、價值導向。后營村每季度持有積分的村民可以根據積分總和兌換獎品。家庭積分納入村務公開內容,每月積分在專欄公示。每年度家庭積分排名作為評選“優秀網格員”“道德模范”“好家風示范戶”“美麗庭院戶”等活動的重要參考。目前后營村累計開展表彰活動3次,評選“道德模范”9人,使參與積分制成為新風尚。通過積“德”成“分”,“搶著干”的村民越來越多,“站著看”的村民越來越少。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