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遮陽帽、云端看“體溫” 糧倉里的度夏裝備上新了
當前正是夏糧收購的關鍵期,記者在各大糧食主產區采訪中發現,綠色和科技,成了今年糧食收購和儲存的亮點。
“戴”上遮陽帽
糧食“度夏”新裝備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我現在來到了中儲糧德州直屬庫,在安全措施保證的情況下,乘坐高空作業車來一瞰整個德州直屬庫的全貌。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在德州直屬庫主要儲糧的平房倉頂部,從地面到頂部一共12米多,相當于5到6層樓的高度。炎炎夏日,如何讓我們的糧食安全度夏?最近,他們在這個屋頂上想了不少好辦法。
從無人機視角提供的全景畫面中能看到,這座糧食平房倉頂被1584塊光伏板組成的1800平方米光伏矩陣覆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片光伏矩陣在夏季能將倉內空間溫度降低3—5℃。
中央儲備糧德州直屬庫有限公司光伏電站運維人員 崔超:光伏板建到屋頂上之后和屋面有20厘米的距離,當有風流過的時候,它可以帶走一部分熱量,有一定的降溫作用;當有陽光照射到光伏板的時候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從而相當于給糧庫戴了一頂“遮陽帽”。
除了能“遮陽”,光伏板還能發電。德州直屬庫工作人員現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一個倉頂光伏一天就能發電2000度,可以滿足100戶家庭吹著空調,宅家避暑。
大屏前集中會診
針對性殺蟲降溫
像這樣被光伏覆蓋的倉頂,光在中儲糧德州直屬庫還有五十多個。記者在這個糧庫采訪時還發現,本應是夏收的忙碌時節,但在偌大的庫區,卻看不到太多的工作人員。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我現在來到了中儲糧德州直屬庫的數字化智能監控系統,其實就是我們糧食上“云”了。整個德州直屬庫占地面積365畝。但是我們現在在這樣的一個智能監控中心,也就是40多平的房子,就能看到我們整個直屬庫的全貌。
五十多座現代化糧倉躍然“屏”上,鼠標一劃,糧倉的“身高體重”,糧食的“體溫濕度”,倉內的“生活條件”是否適宜、糧食在這兒的“居住體驗”是否良好,工作人員都能第一時間直觀掌握。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大家現在看到這個數字大屏上的圖就是整個直屬庫里邊的溫度監測圖,整個直屬庫50多個糧庫里邊設置了100多個糧溫監測點。點擊這些監測點,綠色的就顯示糧溫是處在一個正常狀態;點開這個黃色的,它就顯示這個溫度點是溫度超高或者超低。這樣的話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精準化的處理。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進倉一身汗,出倉一身泥”的過往已經成了“老糧食人”的記憶。如今,他們可以輕松坐在大屏幕前,給庫里的糧食集中會診,然后有針對性的操作設備殺蟲降溫。
機械臂 “小黃牛”
智能儲糧里的“顯眼包”
糧食是具有呼吸和代謝作用的生命有機體,從糧食收獲到“入住”倉庫,任何一個環節保管不當,都可能影響糧食品質。而智能化、信息化等技術手段為糧食“新鮮”進倉、安心“入住”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走進中儲糧安徽蚌埠直屬庫,今年新上崗的8管智能扦樣機,在后臺指揮平臺的指揮下,伸開長長的機械臂,隨機抽查新糧;而眼前這細細的扦樣器,更是搭載了穿透力極強的電子傳感芯片,小麥的容重、水分、雜質等各種內在指標都在它監控之列,“體檢”合格后,售糧車即可過磅稱重。
一個高大平房倉可容納小麥3600噸,保管員如何能及時得知糧食入倉后的情況變化?在山東齊河,一款被稱為“小黃牛”的機器人,正在逐步成為糧倉里的“新管家”。
比如說這個攝像頭,就是糧庫里邊的“火眼金睛”。另外它還有帶有掃描功能的數字傳感器,可以自動識別巡查路線。記者看到,這個糧倉里的機器“小黃牛”,在鋪有走道板的糧面上,不但能前行、倒行,還能花式整活兒,來個360度大旋轉。
機器人內部設有傳感器,能與智能糧食管理平臺對接,實時查看機器人所到之處的影像及溫濕度、磷化氫濃度等數據。如果遇到糧情異常等特殊情況,機器人會自動報警。保管員可以第一時間得知異常點,并進行針對性處理。與人工相比,這個“小黃牛”能在糧倉中下,把臟活、累活、雜活一肩挑起,執行力堪比一個糧管團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