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高原耍一耍?先收好這份“高反”防治寶典 | 科普時間
暑假來啦,小鬼頭們也紛紛迎來了“放假撒歡季”。很多家長都在計劃著如何帶孩子“看山看水看風景”,不少人瞄上了高原的旖旎風光和別有風味的文化,計劃來一場高原之旅。
不過,對于準備去高原的人來說,無論基本健康狀況如何,高原反應(簡稱“高反”)都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接下來,咱們就一起聊聊高反那些事兒。
01
高反從何而來
當快速進入高海拔地區時,人會出現頭痛、睡眠障礙等不適,甚至是更嚴重的疾病。這主要是因為海拔越高,空氣就越稀薄,人能吸入的氧氣量也就變少了。當機體無法適應缺氧狀態時,就會出現不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反。
通常情況下,高反主要發生在海拔超過2500米的地區。一般性高反(較輕)通常發生于進入高原地區后的數小時內。
而那些較重的高原肺水腫病例,多出現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通常見于人們快速進入高原后的1至4天內,以次日夜間最多見。
02
這兩類人謹慎前往高原地區
計劃去高原旅行前,大家要對自身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以下兩類人群要謹慎前往高原地區。
嚴重低氧血癥高風險人群
本身就是嚴重低氧血癥高風險的人,如患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間質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者,在任何海拔高度都有發生嚴重低氧血癥的風險。不建議這類人前往高原地區。
慢性疾病患者
高海拔地區的缺氧環境會加重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顱內血管畸形等疾病病情。這些患者在前往高原地區旅行前,要咨詢專科醫生,并準備好相應的藥物。如果病情不穩定,就不建議前往高原地區。
03
健康人如何防高反
緩慢“爬升”
高反發生率和海拔上升速度有很大關系。緩慢的海拔提升,有助于機體逐漸適應低氧環境,降低高反發生率。
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時,可先到海拔2000米或2500米左右的中等海拔地區游玩一下,并至少留宿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的地區。
同樣的道理,乘火車或者開汽車緩慢爬升,要比乘飛機直達目的地更合理。
低處過夜
由于人在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臥位時回心血量增加,因此,夜眠時的缺氧癥狀可能更明顯。建議大家在高原地區旅行期間,晚上盡量在相對低海拔地區過夜。
攝入碳水
到達高海拔地區后,大家進食時要保證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還可間斷吸入低流量氧氣,并保持平靜、放松的心情。這些都有助于避免發生高反。
04
出現高反了怎么辦
如果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反了,大家要先告訴同行者,并終止體力活動,不要繼續前往海拔更高的地區。輕微的高反通常會在癥狀出現后的24至48小時內好轉。
出現高反后,有條件的應盡快吸氧,如果只是輕微反應,吸氧流量通常為2升/分鐘。
接下來,要根據高反癥狀和嚴重程度決定如何處理。
第一種情況 如以頭痛為主,患者可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癥狀,如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第二種情況 如以睡眠障礙為主,可考慮臨時服用安眠藥。
第三種情況 如果癥狀惡化或癥狀在兩天內沒有任何改善,應盡快前往海拔較低的地區,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
如果沒有條件立即前往低海拔地區,或者病情緊急,建議盡快前往當地正規醫院就診。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多數市/州級的公立醫院都設有高壓氧艙,可進行高壓氧治療。有上述第三種情況的人也可考慮進行高壓氧治療。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陳衎愷 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周曉輝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 劉健
策劃:余運西 王寧
編輯:夏海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