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時評丨畢業季,謝師重在走心 不在設“宴”
又是一年畢業季,高考成績也已公布,每到這時候,“謝師宴”都會成為熱門話題,每桌標價666元、888元、999元……各式標準應有盡有。
可以說,孩子的成長進步,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教導與無私奉獻,家長們想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恩、感謝,本也無可厚非。然而,近年來,由于一些商家的不斷炒作加上個別家長喜好攀比的心理使然,“謝師宴”的重心也從“謝”轉為了“宴”,給家庭和老師都增添了不少負擔,讓原本樸素、純粹的家校情、師生誼變了質、走了味。
師恩重如山。如果單純從尊師重教的角度,“謝師”是應予提倡的,這種出于師生情誼和尊師傳統的文化傳承,來自人性的自然流露,來自于文化基礎上的本心。《論語》中記載,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說明,對于弟子持一定的禮節性物品表達對老師的尊重,自古皆認可,這是出于尊師重教的必要表達。但這要與當下的種種“謝師”亂象相區分。
無宴亦可謝師恩,我們需要去除謝師宴的庸俗和功利化傾向,讓“謝師”回歸理性本質。作為學生和家長,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對尊師重教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許多地方,學生用“謝師言”代替“謝師宴”,一封書信、一句問候、甚至一個擁抱來表達真情,還有學生親手制作手工、寫賀卡或者深深地鞠上一躬,都能讓感恩載體豐富起來,讓感恩行動多元起來。商家也不應把功夫下在各式“謝師宴”上,更不能讓天價謝師宴污染社會風氣。
教育是什么樣子,明天就是什么樣子。越是對星辰大海充滿向往,就越需要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事實證明,學子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進取的心,往往比“謝師宴”本身更有意義和價值。把師恩放在心里,重整行囊、砥礪前行,成為一個真正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最好的銘記和報答。“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看著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老師們最大的欣慰。
希望社會各界攜手努力,讓感謝更有人文內涵,讓年輕學子帶著不驕不躁的平和心態、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輕裝上陣、逐夢前行,成為國家之棟梁、民族之希望。
文:陌語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