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老廠房、老糧庫變身文旅新地標

      運河灣、運河匯、運河公園……運河邊的許多網紅打卡點,是由老廠房、老糧庫等蝶變而來,兼具工業風、年代感與時尚氣息。

      6月24日至27日,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主辦的“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常州大運河工業遺產展覽館、宿遷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無錫運河藝術公園、運河匯等文旅新地標。

      常州:老工廠變身文旅“新碼頭”

      中國第一代造火車的設備、20世紀50年代的紡機、20世紀70年代的280單缸柴油機……走進常州大運河工業遺址展覽館,豐富的舊照片、老物件,見證著這座“工業明星城市”的輝煌,訴說常州百年產業變遷。這個以大運河工業遺產為主題的展示館,坐落在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南廠區。

      

      戚機廠、恒源暢廠、大明紗廠等一批民族工業企業,都是從運河兩岸崛起。隨著時代發展,老牌工業企業開始轉型。常州在原第五毛紡織廠基礎上,改造出了氛圍獨特的運河五號創意街區,主打運河文化、工業遺存、創意產業三大主題,將“古運河畔老工廠”變為“常州文化新碼頭”,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旅游的“打卡點”。

      

      中車集團電焊工高級技師、正高級工程師張忠是全國勞模、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迄今已經工作40年,曾經參與公司各類新造機車的試驗和制造。“我就是在運河邊出生、喝著運河水長大的。40年來,每天上班都要沿著運河走12公里左右。從開始騎自行車上班,到現在開車上下班,一路欣賞運河景色。京杭大運河變化太大了,現在景色非常美。我見證了這里從傳統的工業重地逐漸轉變為生態環境優美、城市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區域。這些變化也為市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和歡樂。”

      無錫:面朝運河,休閑、納涼有座位

      想面朝運河,小酌一杯嗎?在無錫的運河藝術公園,這樣的吧臺安排好了。每到晴好的傍晚、夜間,這里幾乎座無虛席。

      無錫運河藝術公園

      運河藝術公園位于京杭大運河和古運河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穿無錫城而過的起點,歷史上也是無錫米市和糧油儲運加工的重要集散地。這里的吧臺是公園最佳觀景臺,近可看船只往來,遠可眺望古塔。

      運河公園是集米業文化、運河文化、體育文化、生態綠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開放式城市文化公園。文化遺存活化煥新,米倉光影秀、“米小粒”文化IP及漢白玉長廊、元宇宙長廊等,讓漕運碼頭文化、米倉米市文化、飯稻羹魚美食文化和水文化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

      與運河藝術公園相隔五六公里,清名橋有著“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之稱,走進“運河匯”,時尚先鋒氣息撲面而來。古運河畔,“運河匯”街區已經開街一年。它的前身是無錫鋼鐵廠。老廠房的鋼筋水泥骨架里,注入了藝術大展、先鋒市集、水幕燈光秀、音樂演出、寵物展等元素,工業風邂逅江南水韻。

      無錫運河匯

      宿遷:老糧庫不再儲糧,專供精神食糧

      6月24日下午,走進中運河老糧庫文化創意產業園,景觀老水塔上寫著一句親切的歡迎語:“我在玖庫等你。”二號糧庫改造成的文創書店內,一場小型的讀書分享會正在進行;運河書場正在演繹傳統曲藝節目;水之美術館正在舉辦“千年運河 美好宿遷”攝影展……每一場活動都吸引了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愛好的受眾。夜幕降臨,宿遷“運河玖庫不夜城”人山人海,廣場上露天音樂會吸引了許多散步的居民、游客。

      

      在這個運河邊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里,一排排紅磚房屋十分顯眼,這是始建于上個世紀70 年代的老糧庫,當時為糧食的倉儲與運輸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老糧庫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也曾一度淪為垃圾堆放場。

      

      2021年,宿遷市宿豫區對老糧庫進行綜合改造,塑造集文化傳承、休閑旅游、精致商業為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文創書店、美術館、民宿酒店、羽毛球館、書場、Livehouse音樂酒吧……“老糧庫”不再儲糧,變成人們日常休閑、文旅生活的“糧倉”。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靜妍/文 蘇蕊/攝

      (部分圖由常州、無錫、宿遷市委網信辦提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