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歷史文化街區“組團”出圈
“說不盡蘇州好風光”“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伴隨著評彈和蘇州方言網紅歌曲,在平江路Citywalk,可以體驗木刻年畫、蘇繡等非遺項目。近兩年,歷史文化街區頻頻出圈成頂流,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蘇州市考察,來到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了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情況。
細數江蘇的歷史文化街區,它們很多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大運河基因”。
其中,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山塘街歷史文化街區,揚州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等,被列入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君到姑蘇見:水陸并行、河街相鄰
“人家盡枕河”的平江古巷、“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虎丘塔被列入蘇州“運河”十景。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北接拙政園、南眺雙塔,“水陸并行、河街相鄰”。拿著南宋《平江圖》做“導航”,你會為時空的平行交織而感到錯愕:街區基本延續了唐宋以來的街坊格局,大部分街巷、河道、橋梁的名稱能在《平江圖》上一一對應。
如今,街區內還坐落著昆曲博物館、評彈博物館,成為非遺之花的盛放之地。近日,作為平江古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平江路和觀前商圈的重要區域節點,“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項目啟動,著力打造古城保護發展新樣板。
山塘街位于蘇州古城西北部,東連閶門,西接虎丘,全長3600米,是一條水陸相傍的街道,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它的兩個端點,也各有“頭銜”:閶門是《紅樓夢》開篇寫到的“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而虎丘則被稱為“吳中第一名勝”。
山塘街有一千多年歷史,故事得從白居易說起。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虎丘與古城河道不暢、交通不便,容易遭水災,于是他組織百姓開鑿了山塘河,由閶門城河直達虎丘山麓,與運河貫通。淤泥堆積于河邊,成了“白公堤”。“堤”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山塘街。
如今,燈光藝術、投影互動、聲境營造等當代藝術表現形式,帶游客沉浸式夜游,尋夢千年山塘街。
因“運”而興,一條街繁華了一千年
坐落在“運河原點”揚州城,南河下是跟大運河“一脈相傳”的歷史文化街區。它始建于唐代、發展于明代、繁盛于晚清。
在兩淮地區運河城市,有兩處名為“河下”的鹽商聚落。一處在揚州城南,一處在淮安城北,分別被稱為“南河下”“北河下”。歷史上,鹽商是大運河上的納稅大戶,也為運河城市的GDP注入不竭的動能。
如果要寫一部揚州“夢華錄”,那可能很大篇幅要寫鹽商的故事。
明清以來,揚州由于便捷的水運交通,成為全國鹽運中心。南河下是鹽商進入揚州的必經之地。作為揚州鹽業交易中心,這里成為鹽商大戶、仕宦名流的家族聚居地,他們紛紛在此修建別業,如絮園、小盤谷、何園、許氏住宅等。
如今,它較為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初揚州的街巷格局和歷史風貌,講述著揚州市井風情和人文風貌。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鹽商們留下的遺跡則是大運河沿線不可或缺的遺產點。
水韻江蘇歷史文化街區,“運”味十足
江蘇還有許多歷史文化街區,個個“運”味十足。不信你看——
蘇州不僅有平江、山塘,還有和它們相鄰或相接的閶門、拙政園、怡園歷史文化街區。
無錫清名橋被稱為“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沿河歷史文化街區集寺塔河街窯宅于一體。
南通唐閘歷史文化街區坐落在通揚運河邊,是依水而興的“中國近代工業遺存第一鎮”。
淮安河下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和揚州的南河下“一母同胞”,都是依大運河而興盛的鹽商聚落。
揚州除了南河下,還與之齊名的東關街、仁豐里、灣子街,這四大歷史文化街區里隨處可見大運河遺產點。
鎮江西津渡是唐宋時江河交匯的渡口,又是江南運河的起訖點,街區的繁華與漕運密切相關。
常州青果巷邊,古運河穿城而過,滋養著“江南名士第一巷”。
大運河孕育、滋養了沿線星羅棋布的歷史文化街區。
文 | 現代快報+記者 劉靜妍
圖 | 現代快報+記者 徐洋 劉暢(除署名外)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