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 > 正文
  • 聚焦防汛抗旱丨用好每處水源 爭分奪秒灌溉——山東抗旱一線走訪記

       新華社濟南6月20日電題:用好每處水源 爭分奪秒灌溉——山東抗旱一線走訪記

        新華社記者

        入夏以來,齊魯大地持續高溫少雨,多地旱情加劇。盡管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尚未受到明顯影響,但夏種期間需水量大,農業生產面臨嚴峻考驗。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旱區看到,到處是爭分奪秒的抗旱景象:緊急調度黃河水、長江水、本地水資源,田野上、溝渠旁、河道邊,農民、干部、農業企業員工、科研人員日夜忙碌,千方百計搶灌溉、保苗情,盡力減少旱災損失。

        用好黃河“及時水”

        記者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馬扎子引黃灌區看到,源源不斷的黃河水在這里過堤進田。在剛剛完工的灌區水利工程疏導下,黃河水經過分水閘一分為四,通過東沉沙條渠、南沉沙條渠、南稻改溝、北稻改溝等河道深入高青縣西部農田,為農業灌溉帶來源頭活水。

        “在馬扎子引黃閘改造前,閘底比河底高,在黃河500個流量時也引不出水來。前不久剛完成升級改造,這次旱情正好派上用場了,這段時間引水順利,解決了‘有水用不上’的問題,讓老百姓能澆上地。”高青縣水利局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中心主任馬繼泉說。

        記者沿著東沉沙條渠行走時看到,目前河道內水量充沛,農田里各種灌溉設備正在進行灌溉作業。

        據山東省水利廳介紹,截至6月17日,受降水偏少和高溫天氣影響,山東300.9萬畝農作物受旱,733.1萬畝農田缺墑。針對當前旱情,山東省防指提早動員部署,水利、應急、黃河河務、農業農村等部門進入應急聯動狀態,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及時增量引入的黃河水為農作物“解渴”。山東省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處長于靜介紹,水利部、黃委將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加大至2200立方米每秒,向東營、濱州、濟南等地調增應急引黃指標4.11億立方米。目前,沿黃各市日均引黃水量已增加至5500萬立方米。

        在菏澤市鄆城縣蘇閣引黃閘,記者看到當地正以當前最大能力引水,引黃流量達20立方米每秒。鄆城黃河河務局副局長羅永平說:“轄區內有2座引黃閘開足馬力引水,黃河水灌溉面積約148萬畝,可覆蓋本縣六成農田。”

        下好一盤“調度棋”

        “現在正值秋糧作物出苗關鍵期,‘出苗水’如果不能及時澆灌,勢必會嚴重影響秋糧的產量。”聊城臨清市排灌工程服務中心主任于福明介紹,往年臨清市主要灌溉水源來自位山灌區三干渠調引黃河水和引漳衛運河水,但受工程建設等影響,面臨引水難題,聊城市決定利用南水北調的長江水進行應急灌溉供水。

        聊城市重點水利項目服務中心主任張濤告訴記者,南水北調工程的設計用途主要是為沿線提供工業供水和生活用水。考慮到當前特殊時期,經協調,在保障市年度調水水量及下游引水量的前提下,科學調整上下游涵閘開啟,保障臨清市南水北調涵閘可供水范圍內農田的灌溉用水。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科學調度水源,發揮最大作用。5月1日以來,全省大中型水庫累計放水量3.12億立方米,骨干調水工程引調水3.3億立方米。156處大中型灌區開展提引水灌溉,累計灌溉面積1475.27萬畝。

        黃河水,長江水,本地水,旱情當下要用好每一滴水。

        在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東張阿村提水站開動機組將微山湖水輸送到田間溝渠,農民利用噴灌機抗旱澆地;巨野縣建立“應急取水點”,用大功率提水泵晝夜不停將洙水河航道內的長江水提至躍進河,解了周邊村莊10余萬畝農田的燃眉之急;位山灌區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遙感技術,精準計算作物用水需求,通過遠程閘控系統調節水位,保障120萬畝玉米等農作物灌溉用水。

        算細一本“節水賬”

        指針式噴灌機、地埋式噴灌設備、新式出水閥,在山東得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標準農田里,這些灌溉“標配”齊上陣,讓夏灌保墑比以往省心省力。

        “新設備節水省工還降成本。”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建榮在該公司位于高青縣青城鎮的農田里向記者介紹說,通過先進噴灌設備,持續保持土壤含水量,可以先播種再灌溉,改變了以往播種前先澆水造墑的流程,提高了種子成活率,節約了水資源。

        部分規模較大的農業生產主體發揮資金優勢,通過改造及新上灌溉系統,實現節水保灌。濰坊綠野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建海近期為抗旱從早到晚忙個不停。“目前,我們已調動100多臺套卷盤噴灌、1000多支立桿式噴灌設施投入抗旱保苗作業,同時還緊急開工9600畝地自動澆水系統工程。”馬建海說,面對不可控的天氣,不僅要算“用水賬”,還要算“節水賬”,新灌溉系統投用后,農人“精準”抗旱更從容。

        應用先進灌溉技術,有助減輕旱情影響。今年,在高唐縣杜立芝農業科技服務團隊的指導下,高唐縣鼎昇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李金陽應用了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只需要1個人管理,兩天就能澆完200畝農田,地里還不會存水。

        “滴灌帶的澆水效率是人工的好幾倍,在干旱天氣,能及時補水造墑。這才兩天時間,部分玉米已經出苗了。”李金陽綜合使用多種抗旱造墑方法,減輕干旱天氣影響。他說:“這種天氣下,最重要的是保墑出苗。出苗后,田間管理也不能落下,及時補充底肥葉面肥,才能保證苗齊苗勻苗壯,為今秋豐收打下基礎。”(記者朱舜、王陽、王志、張力元、高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