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安 > 正文
  • 落實黃河國家戰略 東平下好生態檢察“長遠棋”

      “去年俺家養殖場改成塑料大棚,種的兩棚西瓜趕上了好行情,一個棚就賣了十幾萬元。”“今年俺棚里種的哈密瓜、貝貝南瓜,長勢都很好,又能賣個好價錢。”5月,東平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學蘭一行前往黃河灘區進行公益訴訟“回頭看”,黃河灘區養殖場拆遷群眾高興地訴說養殖成果。昔日養殖場臟污狼藉,如今特色農業瓜果飄香。在檢察機關的監督下,灘區違建得以整治,群眾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根據這一事件,東平縣檢察院制作了微視頻《“泥飯碗”變身“鐵飯碗”》,不久前該視頻獲評最高人民檢察院“新時代檢察故事匯”優秀作品。

      近年來,東平縣檢察院堅持依法能動履職,下好生態檢察“長遠棋”,主動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中走在前、做表率,用檢察擔當描繪了一幅幅山清水秀的生態“好畫卷”。

      亮劍“生態毒瘤”

      東平湖作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黃河下游唯一的重要蓄滯洪區,是保障黃河安瀾、南水北調水質安全、黃河文化永續發展的重要陣地。

      早年間,在黃河灘區東平段及東平湖周邊,違建養殖場林立,既污染了灘區環境又造成行洪安全隱患,相關職能部門“九龍治水”,導致灘區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突出,影響惡劣。面對歷史遺留問題,東平縣檢察院厘清部門職責,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手段固定證據后,向東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綜合行政執法局、黃河河務局及4個鄉鎮街道制發了檢察建議。

      收到檢察建議后,東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綜合行政執法局、黃河河務局協同鄉鎮街道在3個月內拆除養殖場157處,恢復灘區面積25萬平方米。該案被最高檢、水利部聯合評為檢察監督與水行政執法協同保護黃河水安全典型案例。

      “不到3個月的時間,養殖場全部完成拆除或轉產。根據統計,在灘區開養殖場的60多戶人家實現了轉產,30多戶進行了改造搬遷,生態環境修復了,老百姓生計也得到保障。”王學蘭對違建養殖場的整治效果如數家珍。

      大清河入湖口向東十里,葦荷蕩漾、空氣怡人、百鳥歡唱。就在此處,多家“農家樂”已經經營了十年之久,大量廚余垃圾直接通過大清河流向東平湖。3月26日,東平縣檢察院東平湖保護工作室揭牌成立。工作室成立僅一周,即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部門依法履職,拆除違法經營的“農家樂”。

      3年來,東平縣檢察院持續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通過檢察建議督促清理“僵尸”船只1500余艘、網箱網圍10萬余畝、水面漂浮物1000余噸,督促拆除沿湖違法建筑2.5萬平方米,東平湖流域水質由四類上升為三類,東平湖水資源環境得到明顯優化。

      助力“綠色蝶變”

      東平湖總面積626平方公里,共有自然、人文景觀400余處,鐵礦石儲量10億噸、煤炭儲量4.7億噸、石灰巖儲量330億噸,礦產資源、漁業資源十分豐富。而這也導致非法捕撈、非法采礦犯罪頻發,對東平湖生態資源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

      東平縣檢察院聚焦資源環境整治,大力開展“控砂治石”“禁捕打非”“河道整治”三大專項行動,辦理非法捕撈、盜伐林木、破壞耕地、非法采礦等犯罪案件175件,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37份,追繳生態修復費用1000余萬元,挽回經濟損失7000余萬元。

      GetAttachment (6).jpg

      2023年5月27日,一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東平湖大安山水域舉行,4300余公斤、約21.6萬尾的商品魚及苗種被投放至東平湖。這是東平縣檢察院第7次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本著‘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投放的魚苗費用均由該院起訴的非法捕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人承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違法者痛到不敢再犯。”該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趙傳平告訴記者。

      對無力承擔生態修復費用的被告人,該院采用“以工代償”的方式開展生態修復。顏某因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該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依法對其宣告緩刑并判令其支付生態資源損失賠償款7萬余元。但是,顏某生活困難,無法拿出7萬余元。該院與顏某達成了協議,由顏某以看護河堤及兩岸綠化樹49個月零11天的方式抵頂生態修復費用,既維護了司法權威又彰顯了司法溫度。

      矗立在東平湖邊的狼窩山,早年曾遭遇無序開采,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青山掛白、渣石堆積,地質災害隱患日益凸顯。針對上述問題,2019年底,該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通過自然恢復、工程治理、土地整治等適宜的治理方式,對周邊十幾個廢棄礦坑統一規劃、一體修復。

      推進中,該院多次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圓桌會議,通過查閱相關案例、外出考察學習、邀請專家現場調研等方式,研討此類礦山修復治理工作,10余次跟進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履職。

      2020年3月,相關職能部門啟動礦山修復工程,通過巖體卸載、點綴式綠化、整平覆土等措施,共復綠礦山、修復耕地1600余畝,并在狼窩山建立了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示范基地,為此類案件辦理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截至目前,該院共建成公益訴訟生態修復基地2處,生態公益林1處,一個個廢棄礦坑被撫平“傷疤”,變身良田綠地,成為東平縣新的“網紅”打卡地。

      GetAttachment (6).jpg

      東平縣梯門鎮石河王2號水庫始建于1964年,總庫容13萬立方米,承擔著滯洪、灌溉、供水等多種功能。2019年底,東平縣某礦業公司對該水庫上游約1000米處的鐵礦尾礦庫進行回采,因措施不當造成粉塵污染,產生潰壩風險。2022年5月,東平縣檢察院發現該線索后積極探索開展預防性公益訴訟,全方位收集固定證據,統一指揮司法警察、檢察技術人員、相關行政機關技術人員,開展現場勘驗、走訪詢問、同步錄音錄像。同時,該院召集應急管理、水利、環保等部門專業人員召開座談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充分論證。最后,該院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尾礦庫問題,確保尾礦庫安全和環境隱患消除。經持續跟進監督,2023年10月,尾礦庫圓滿完成閉庫銷號。該案入選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督促整治非法采礦類檢察公益訴訟案例專刊。

      履職“檢護民生”

      2023年5月,東平縣檢察院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某煤炭公司在黃河河道管理范圍內非法建設廠房,遂建議相關行政機關依法履職。“該行政機關在拆除地上違建廠房后,就認為已經履職完畢。涉案公司仍在原廠址堆放原料生產作業,導致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為此,我們先后10多次監督行政機關履職。其間,我們用無人機看到,涉案公司僅清除地上堆積物,河道原貌長期無法得到恢復。”該院檢察官李來華告訴記者。2023年12月,東平縣檢察院依法對該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后該行政機關全面履職,黃河生態得到有效保護。

      “公益訴訟的真正作用不是懲戒,而是監督、支持、補位。務實合作、融合保護、協同治理,讓群眾高興、滿意,這永遠是生態保護的落腳點。”基于這一理念,東平縣檢察院依托“河長+檢察長”“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與相關職能部門乃至省內外不同單位,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屠宰場違規排污、水資源保護等10余個關乎民生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小專項行動。

      黃河灘區某再生資源公司跨越河南、山東兩省建設廠房,在未取得黃河防洪影響評價報告的情況下違法生產、儲存建筑用砂石料,導致土地耕作層被破壞,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院與河南省臺前縣檢察院啟動兩地協作機制聯合辦案,督促相關單位在10天內完成廠房拆除,恢復黃河生態原貌,破解了困擾兩省多年的難題。

      GetAttachment (5).jpg

      東平湖區漁民常年以水為家,多數以捕撈為生。據了解,當地非法捕撈案當事人多為土生土長的漁民,從事網箱養魚多年。自2017年起,東平縣在沿湖沿河區開展網箱網圍整治行動,建立起“人放天養”的生態養殖模式。但是,一些漁民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東平縣檢察院在辦理相關案件的同時,注重保障漁民生計,全力幫助漁民找門路、再就業。針對漁民技能單一、缺乏就業思路等問題,該院建議鄉鎮組織培訓增強漁民轉產就業知識和技能,對確實難以就業的推薦公益性崗位,保障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目前,相關部門和企業為退捕漁民提供了就業崗位133個,涉及卸船機司機、設備操作等工種,多數漁民實現從“打魚人”向“打工人”的轉變。

      “打擊犯罪、修復生態固然重要,湖區居民的生計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也是我們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的重要工作,必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東平縣檢察院代理檢察長鄭巖表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通訊員 高陽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