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島城文化肌理
大眾日報記者王鶴穎 報道 青島大鮑島街區的里院早期建筑群造型獨特,歷史文化積淀深厚。
大眾日報記者 王鶴穎
“櫻花一開,青島的風霧也擋不住草木的生長了。”1937年,老舍先生在散文中,如畫筆般勾勒了青島交錯的綠、明亮的海和無盡的花香。
炎炎夏日,記者走在這座美麗的島城,拂面的海風中仍有一絲涼意,紅瓦綠樹與碧海藍天相互映襯。
青島旖旎的風光令人心醉,而藏在景色里的“半部中國現代文學史”更加值得品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王統照、老舍等文人大家因執教國立山東大學駐足青島,創作了許多轟動文壇的名篇巨作。后來,蕭紅、蕭軍、舒群等作家也短時居住于此。當時的青島文壇可以說是星光熠熠,這些名人居住過的房子像珍珠般散落在小魚山和觀海山一帶,成為著名的人文景點。”青島市社會科學院原研究員張樹楓認為,“人文氣質,是青島最值得挖掘的特質”。
金色琉璃瓦、宮廷紅墻壁……在魚山路和大學路拐角處的“網紅墻”,成群結隊的年輕人聚集于此,用影像記錄著“到此一游”的儀式感。“網紅打卡地只是‘引流’手段,讓游客邂逅古建筑里的老故事,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李守相表示。
建置至今雖只有133年,但受不同流派、不同風格文化的滋養,青島有著眾多風格迥異的建筑,“萬國建筑博覽會”的別稱也由此而來。截至目前,青島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550處,已認定公布歷史建筑數量達337處。
“一座座文物古跡猶如一顆顆珍珠,串聯、厘清了城市文明發展脈絡,是青島珍貴的文旅資源寶藏。”李守相說。
只有握指成拳,才能充分釋放文物古跡的最大價值。2023年5月,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啟動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早在2020年,青島就圍繞不同主題開發縣域文物主題游徑,截至今年5月底,已挖掘凝練八大關、里院、小魚山等17條主題線路。”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建梅介紹,“大家在‘丈量青島’微信小程序中跟著導航路線走,可以邊看相關介紹、邊用腳步丈量歷史,讓旅游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到城市的文化肌理。”
“每條游徑的主題非常鮮明。比如前不久剛開發的平度文化路線,設計成從東岳石遺址到即墨故城遺址,再到六曲山古墓群、天柱山摩崖石刻,最后回到平度市博物館的順序,文物跨度數千年,一路下來,游客能對東萊文明形成比較系統的認識。”王建梅說,路線僅作為推薦和參考,游人可以根據興趣隨意組合選擇。
通過網絡直播帶著人們“云旅游”,是“丈量青島”文物主題游徑建設的重要方式。據統計,截至5月底,相關直播累計走近187座文物建筑、67條風貌保護道路,以及眾多博物館、名人故居、國家歷史文化名街等,在線觀看人數達709.79萬人次。
精巧的老拱券、泛著烏光的石墻勒腳、“百歲高齡”仍堅硬的清水磚……修繕改造后的大鮑島街區從2021年起陸續開門納客。近年來,青島深入挖掘西部老城區歷史文化積淀,對老建筑進行盤活、更新和改造,中山路的面貌開始大為改變。
“4月27日,青島里院早期建筑群與青島中山路近代建筑群一起入選‘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名錄’。下一步,我們將舉辦庭院藝術節和啤酒節等活動,進一步擴大中山路、大鮑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運營管理部副部長劉竹東說,“通過一場場活動、一次次煥新,我們想告訴現在的孩子們:這才是老里院,這才是青島味兒!”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