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東平街道串珠成鏈、以點擴面布局生態漁業 繪就稻香魚躍新圖景
夏木新蔭,萬物始茂。俯瞰東平縣東平街道的稻屯洼濕地,阡陌縱橫、綠意融融,水田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閃動,如同一面面鏡子,點綴于綠水青山之間。
稻屯洼濕地是東平古八景之一“稻蒲荷香”的所在地,一方方池塘散落其中,漁業資源非常豐富。過去,這里的池塘多為“臺田工程”時期形成,建設標準低下、配套設施陳舊,旱不能灌、澇不能排,長期處于散亂、低端的養殖狀態。“可以說是守著‘聚寶盆’,捧著‘泥飯碗’。”談到稻屯洼過去的景象,東平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林紅衛感慨萬千,“在街道工作那么多年,每次來到稻屯洼,看到一片荒蕪的景象,心里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我們都夢想著有一天,能看到這里水田盈野、稻香魚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東平縣錨定30萬畝生態漁業發展目標,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構建“一湖一洼三片區”生態漁業發展格局,聚力打造現代生態漁業產業體系。東平街道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重新整合資源,將萬畝水面劃分為七大片區,下大力氣開展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處理,以十大精品養殖項目為核心,串珠成鏈、以點擴面布局生態漁業,從過去粗放管理、無序經營,逐步向生態化、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
“魚荷稻蒲香”是東平街道的精品養殖品牌。沿著岸邊漫步,清風徐徐,放眼望去,池中碧波蕩漾,魚兒暢游其間,一幅生動的水墨畫躍然眼前。“大家放苗的時候要注意,先把袋子投進池塘,等魚苗適應水溫之后再解開。”項目負責人忙著指揮工人往池塘中投放魚苗。
水田養殖各類水產,臺面種植經濟作物,達到“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疊加效益。“這個項目總占地280畝,總共規劃建設了17塊水田,主要養殖觀賞魚、鱖魚和丁桂魚,臺面上準備種植大豆和秋月梨。”項目負責人介紹,“今天投放的是3萬尾丁桂魚,按現在的市場行情,每公斤能賣到20多元,效益很可觀。”
“我們摒棄原有四大家魚養殖的傳統模式,凡是新上的生態漁業項目,必須突出‘名優特’、提高附加值?,F在的養殖品種有娃娃魚、南美白對蝦、鱖魚、鱸魚、錦鯉等,稻蟹套養、藕蝦套養模式成熟。”東平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開車行駛在東平街道稻屯村北側,往日寂靜的稻屯洼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忙碌運轉,工人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序,護坡加固、清淤整形,連片的魚塘、平整的塘基已見雛形。這里是稻蟹套養項目所在地。
“稻蟹套養是一種‘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生態種養模式。稻田能夠為螃蟹生長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螃蟹的排泄物又可以成為稻田的有機肥料,實現稻蟹雙收、漁農雙贏。”項目負責人說,“我們對稻屯洼一直很感興趣。了解到東平街道整合資源、發展生態漁業的堅定決心后,公司決定在這里投資建設養殖基地。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我們很有信心。”據了解,稻蟹套養項目占地300畝,總投資800萬元,共有28塊臺田、30個池塘,預計今年8月份插秧放苗、建成投產。
好水好地引八方來客,目前已有旭豐家庭農場、盛通生態養殖、倉園人家等多家企業入駐稻屯洼。“未來,東平街道將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培育壯大重點項目,帶動產業擴規提檔升級,不斷提升生態漁業組織化、規?;?。”東平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宏力說。
水清岸綠,魚躍荷豐。東平街道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以“村富民強”為目標,挖掘發展潛力,積極探索生態漁業發展提質增效新路徑,用“一池碧水”激活鄉村振興“綠色引擎”,走出一條生態打底、產業支撐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稻屯洼是大自然賦予東平的一塊寶地,我們有信心更有決心將稻屯洼打造成‘名優特水產品養殖示范區’和‘漁旅融合樣板區’,再現‘江北水鄉’美麗畫卷,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東平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圣玉構建說。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通訊員 陳昊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