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歸僑僑眷“花樣”過端午
中新網南寧6月7日電 題:廣西歸僑僑眷“花樣”過端午 中國與東盟美食齊上桌
作者 韋佳秀 林浩
中國三角粽、越南四方粽、印尼蕉葉烤粽......伴隨著越南歌曲歡快的節奏,廣西南寧市北湖南路社區歸僑僑眷圍聚一堂,邊話家常邊制作美食。不一會兒,各式粽子以及東南亞小吃便齊齊上桌,現場其樂融融。
連日來,廣西各地組織多樣活動迎端午。廣西華僑學校組織僑領僑青體驗包粽子;柳州市柳城縣華僑農場的印尼和越南歸僑僑眷共包越南長粽;南寧市北湖南路社區歸僑僑眷共同制作各國特色粽。
日前,記者走進南寧市區內歸僑僑眷最多的聚居地之一——北湖南路社區,在現場看到,隨著印尼僑眷魏朝霞將最后一塊糕點放入盤中,一個集中國長壽糕、越南春卷、印尼九層糕、泰國椰汁西米糕等各式糕點的“團圓”拼盤就完成了。
每年端午節,魏朝霞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中國傳統肉粽和印尼蕉葉烤粽。“比起傳統肉粽,印尼烤粽工序要復雜些。”魏朝霞介紹,先用紅蔥、胡椒、豆蔻等腌制好肉末,加入蝦米和干貝炒制,將其包入煮熟的糯米中。
“再將糯米飯和肉餡用香蕉葉包成枕頭狀或圓條狀,綁結實后在炭(柴)火上燒烤。”她說,烤好后,外層的糯米略帶金黃色,糯米又融入了香蕉葉的清香,口感非常獨特。
魏朝霞回憶,小時候家中生活艱苦,只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糕點。“制作印尼糕點最主要的原料是雞蛋,父母親會在年前一兩個月,將家中的雞下的蛋都存起來,以備制作糕點時用。”
“母親告訴我,等存夠100個雞蛋就能吃到糕點。臨近過年,我就數著雞蛋過日子。”回憶起曾經的艱苦歲月,魏朝霞卻一臉笑容地補充道,如今,她在社區美食街開了一家“陳記印尼風味小吃店”,生意十分紅火。在社交平臺上,由自媒體博主自發拍攝的有關店內小吃的短視頻獲上萬點贊量。“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魏朝霞說。
北湖南路社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李雅芬介紹,目前,轄區內歸僑僑眷有1320余人,其中,以印尼、越南華僑居多。轄區內有原南寧華僑服裝廠和原華僑印刷廠,在特殊歷史時期為安置歸僑而創辦的僑資企業。隨著企業改制,工人下崗,社區申請開設美食一條街,讓歸僑僑眷們在家門口開設店鋪當老板。
如今,該美食街開設了20余家東南亞風味小吃店。今年58歲的越南歸僑馬水瓊在此開了一家越南小吃店。她告訴記者,她的父親在越南過世,為了懷念父親,留住父親在時的童年“味道”,她開始學習制作越南美食。
馬水瓊在社區端午節活動中制作了越南卷筒粉、越南春卷、越南四方粽等美食。“制作越南粽子,要加入山姜、胡椒等香料,還會放上越南魚露。”如今,靠著這一門手藝,馬水瓊生活越過越好。“端午節這幾天,越南粽的銷量翻倍。”她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