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不負綠水青山 盡展生態畫卷
仲夏將至,海子河碧波微瀾。繼東平湖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后,今年海子河入選省生態環境廳第一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泰安的綠水青山畫卷,又添了美麗一筆。
青山不語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美麗風光的背后是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持續發力。近年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著力建設山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重大突破,綠色家底越來越厚實,為助推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保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碧水、藍天、凈土是最可觀可感的生態福祉。
茶余飯后,五彩的晚霞倒映在清亮的海子河中,野鴨游曳嬉戲,居民悠閑漫步,一幅愜意美好的夏日黃昏圖景躍然眼前。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我市積極踐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治水理念,全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河湖。加快推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2023年,我市完成市政污水管網排查937.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168.34公里,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常態化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同時整縣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計完成3339個行政村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開展大汶河、東平湖、南四湖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瞄準“環東平湖、沿大汶河”等重點區域,推進水生態修復,建設生態防護林156萬平方米,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和修復濕地面積63萬平方米;實施流域生態補償,協調濟南、濟寧、聊城、臨沂4市對17個重點河流斷面簽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建的流域保護和長效治理機制。
藍天白云不僅是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致,也是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0.9%,優良天數比例同比增加14.7個百分點。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的背后,是多污染物的協同控制。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工業源深度治理,組織水泥、焦化企業開展自查提升工作,同時狠抓移動源污染管控,開展柴油貨車OBD(車載自診斷系統)弄虛作假排查整治,全市檢查車主(企業)1311家,抽查維修站點99家,發現問題69個,立案處罰8起、罰款6302元。在碳排放管理方面,第二個履約周期全市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家發電行業企業,清繳履約二氧化碳配額3368萬噸。夏秋季節,臭氧成為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而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我市制定落實《泰安市2024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方案》,從推進原輔材料源頭替代、開展涉VOCs企業錯峰生產調控、強化VOCs污染綜合治理等5個方面提早部署臭氧污染防治,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向臭氧污染出擊。
萬物土中生,寸土如寸金。土壤,事關家家戶戶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事關生態安全和美麗泰安建設。今年,我市新發布全市52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開展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季度核算,一季度評審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18個,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高質量完成重點區劃定,從環境準入、環境監測、風險排查、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提出分類分級管控要求,通過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年度評估。“無廢城市”建設全面起勢,我市組織召開第一批“無廢細胞”授牌儀式暨2024年“無廢城市”建設部署推進會,對涵蓋醫院、學校、景區等13類生活單元的215個“無廢細胞”進行授牌,進一步將“無廢”理念帶到家庭、帶到社會,落實到群眾的行為日常,推動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城市發展模式。
探索“兩山”轉化路徑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走進肥城市潮泉鎮柳溝村,村莊被翦云山的綠色屏障包圍,山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櫻桃樹、核桃樹等經濟林,在滿目綠色的世界里,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潮泉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林果產業,在打造潮泉蘋果、柳溝板栗、孫樓櫻桃等一批省優金獎農產品的同時,推動現代農旅深度融合,100余家采摘園、農家樂、垂釣園等紅火起來,激活自然價值,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綠水青山”有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我市積極探索符合泰安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2023年肥城市潮泉鎮被評為第四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市累計爭創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省級“整縣域推進鄉村振興”重點打造區域2個。
以示范標桿為引領,全市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優質輸出,生態示范創建成效顯著。2023年,我市打造全國美麗河湖示范案例、全國“一園一策一圖”試點各1個,首批省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4個,省級生態工業園區2個,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試點、整體清潔生產審核試點、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試點、近零碳示范城市、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各1個。鄉村生態振興提檔升級,新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片區5個、省級和美鄉村70個,“美麗庭院”建成率達38.7%,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達156個。通過示范創建帶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比學趕幫、齊頭并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勢頭越來越足。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先行先試、成效凸顯。2023年,我市34個項目入選省推進黃河戰略重點項目,100個市級黃河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6.9億元,東平湖防洪綜合治理、大汶河磚舍攔河閘、“引黃入泰”等工程有序推進,成功獲批建設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四大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泰山鋰谷”“光伏+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加快建設,新能源裝機容量占電力裝機比重達57.5%。新型工業化縱深推進、全面突破,泰開高壓、聯合化工等6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逐“綠”而行,向“綠”而興,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生成。
嚴格執法傾情服務
服務保障持續夯實
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用好督察執法“利劍”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服務質量賦能高質量發展,是守護好美麗家園的重要內容。
環保督察“利劍”出鞘,問題排查到哪里,整改就落實到哪里。我市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政治責任,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綜合采用調度、督導、預警、督辦、約談、問責等手段,切實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第二輪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57項問題,整改完成43項,按序時進度推進14項;交辦的1843件信訪件全部辦結;持續保持對環境違法行為高壓震懾,2023年共下達行政處罰122起,罰款金額1358萬元。深入開展“兩打”專項行動,查處違法案件23起,刑事立案16起;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2023年啟動案件120件,簽訂協議82份,到位賠償資金890萬元,綜合成績居全省第一位。
堅持督查執法與真情服務協同推進,市生態環境局打好優質服務“組合拳”,以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契機,主動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統籌謀劃,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環保支撐。
在對上爭取上做“加法”,全面開展“五爭、四提、三突破”行動,2023年,我市累計爭取上級環保資金4.9億余元。在環評審批上做“減法”,創新“1+3+N”生態環境服務模式,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對533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建立幫扶清單,大力推進并聯審批,大幅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助力項目早落地、早見效,累計審批環評項目408個、園區規劃環評10個,辦理登記表備案項目2012個。在要素保障上做“乘法”,建立污染物可替代總量“指標池”,按30%比例統籌各縣(市、區)替代量,用于省市重點項目環境要素所需,累計為247個新建項目辦理污染物排放總量確認手續,實現重點項目應保盡保。在執法監管上做“除法”,制定出臺了為企業辦實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0項措施,持續對全市50家擬上市“種子企業”開展專項幫扶;推進用電監控、無人機等非現場執法,在1396家企業6060個點位安裝用電監控,基本實現重點企業用電監控“互聯網+監管”,不斷提升企業污染防治水平。
生態環境保護的累累碩果、日益提升的生態環境質量正實實在在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以推進美麗泰安建設和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抓手,實施“鑄魂”“攻堅”“護綠”“賦能”“利劍”“聚力”六項工程,協同開展重污染天氣消除等七大攻堅行動,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群眾環境滿意度等八個方面實現提升,以鍥而不舍的韌勁、敢為人先的闖勁、實實在在的行動,把生態藍圖繪到底,全力譜寫美麗泰安建設新篇章。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李皓若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