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書岱說丨宮里南屏山刻經考察記
□周郢
去冬新泰文友徐勤儉送來劉允傳先生所著《賀莊紀事》一書,其中所記本莊南屏山(位于新泰宮里鎮南)有古刻《金剛經》一事,為金石志書所不載。今值德國海德堡科學院“中國佛教石經”項目組蔡穗玲教授來泰參會,因邀一同前往其處考察。新泰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薛蓮、伊曉慧及文史研究者徐勤儉、郝朋等也同往協助考察。
鄉老劉允傳先生介紹刻經發現情況:1973年前后,本莊人莊衍民向他說起“地頭上有塊‘波羅蜜’”。所說“地頭”,指的是村旁的南屏山。此山坐落在賀莊村南方,海拔約50米。劉允傳隨其到現場察看,見經文刻在溝下沿一塊大石坪上,字為隸書,分列5行,約40字。首行為經名,中有“波羅蜜經”等字。正文為4行,系一“短詩”,首字尚記得為“一”,筆畫末尾有一分叉。1983年,該刻經為村民炸石所毀。
經此次現場考察,我們發現刻經舊址在山之西北方向,山石整體已被炸毀,現看不到任何刻痕,但在距離原址約80米處,還存有多個殘字,其中“男”字清晰可辨(字徑30×20厘米)。我們將照片發至經石峪書法專家沈維進先生,請其鑒定(為避免先入之見,并未告知殘刻位置及與刻經關系)。沈先生很快發回鑒定意見:“像北齊的,似《金剛經》體。”后又申述具體理由,“從書風看,在隸楷之間,用筆圓融,結字開張,與北齊刻經吻合,當是北齊殘刻。”這一結論,不僅確認了殘字時代,且與刻經聯系到一起,啟人思路。
雖然刻經悉已毀失,無法據此作出進一步判斷,但結合訪談及現場考察,可形成幾點初步認識。此處刻經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村民所言“一”字起頭之詩,應是指經中“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刻經為隸書,“一”字末尾之分叉,與僧安道一書體“鳳尾諾”頗為近似,而現存“男”字書風亦與經石峪字體相近,有可能系安道一的又一刻經作品。
南屏山刻經殘字的發現,新補了一則北朝刻經的相關記錄,有助于探究泰山刻經的地域分布。今后研究者將在山周繼續搜索,期待能有新的發現。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