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白紙”起步,山東這座未來之城如何競逐“未來”?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必然要求。作為“未來之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一直把未來產業作為謀篇布局的重要一環。濟南起步區布局未來產業的探索做法,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推進未來產業園建設,圍繞未來能源、空天動力、人工智能等領域,完善應用場景……今年濟南起步區提出,要打造山東未來產業重要策源地和集聚地。
未來產業雖未來可期,但因其不確定性,風險也顯而易見。濟南起步區從“一張白紙”起步,該如何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記者蹲點濟南起步區,探尋問題答案。
打破“買下蛋母雞”的傳統招商思路
布局未來產業,是濟南起步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戰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未來能源等八大未來產業領域,強調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關注原創性、前沿性技術創新,突出新領域新賽道占比高的未來產業進行布局,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培育濟南起步區未來產業增長點。
前瞻性強、產業相對不成熟,也意味著發力這樣的產業,勢必承擔較大風險。如何押得準“未來”?
“項目招引時需要考慮三個問題:靠不靠譜?能給起步區帶來什么?能給產業鏈、產業生態帶來什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產業促進部投資促進辦公室主任馬黎明說,“單從項目招引上說,就要把握住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注重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引領性、代表性等特征。”
未來產業需要較長的培育期,意味著必須打破“買下蛋母雞”的傳統招商思路,而是要像從雞蛋開始孵小雞一樣培育未來產業。“不能追求短平快,但可以在不確定中培育確定,在不穩定中找到穩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徐盟認為,具有戰略價值、技術上實現突破、到了產業化爆發前期等特點,都是濟南起步區選擇未來產業的關鍵因素。
走進位于濟南起步區的國家電投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濟南綠動”)廠房內部,發電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及車用系統3條生產線忙碌運轉。在發電燃料電池生產線車間,機械臂在設備柜內有序地對金屬雙極板進行二維碼拍照、厚度檢測、氣密測試等預處理,然后將膜電極與金屬雙極板層層鋪設,構建起氫能發電設備的核心部件——燃料電池。
“現在我們3條生產線分別可實現1000臺(套)的年產能。”濟南綠動副總經理崔成鑫介紹,其中,發電燃料電池、空冷燃料電池生產線是國內該領域首條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生產線。
濟南綠動還在加速推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建設,擴大規模的同時帶動下游產業降低生產成本。根據建設計劃,將在濟南起步區崔寨片區建設225畝氫能產業園。
“氫能產業一旦實現市場化、量產,是爆發性的。”徐盟說,濟南起步區已將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寫入“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靠龍頭企業帶動的同時,集聚要素資源,打造未來產業發展的生態體系。”
從“0”到“1”到“100”,打造三大平臺
濟南起步區規劃了一個5200畝的未來產業園。規劃范圍內已有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崔寨產業園等項目和載體。
在位于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的濟南中科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一臺由該研究院研發的智能心理篩查機器人即將被打包發往濟寧一家醫院。這臺機器人不僅可以實現智能化人機對話,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算法,基于面部特征和數據模型開展心理評估,輔助醫生診斷。濟南中科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產業化中心主任蘇桂鋒介紹,未來將研究推出多模態心理測評機器人,加入聲音、眼動、步態等信息捕捉分析,讓測評數據更加精準。
目前,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已吸引眾多院所、行業標桿、科創類企業進駐,引入的4家中科院分支機構,其科研成果皆已走到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未來產業園內既有正在建設的未來產業項目,也有可實現項目‘拎包入住’的代建載體,還有可作為戰略留白隨時啟用的未利用工業用地。如此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未來產業多角度、全方位發展。”徐盟說,濟南起步區邀請知名科研院所、重點企業、行業專家,為園區建設提供決策支撐,“目前正在編制未來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
“在未來產業園建設過程中,我們按照‘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的總體思路,一方面大力支持現有高新技術項目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選擇符合濟南起步區產業發展方向的若干領域,做好‘無中生有’工作。”濟南起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遵循未來產業“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培育鏈條,濟南起步區未來產業園將著力打造三個平臺——
打造全省從“0”到“1”未來技術創新平臺,加快形成前沿性、交叉性、顛覆性技術原創成果;
打造全省從“1”到“10”未來技術中試孵化加速平臺,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提供工程化、標準化、產業化整體解決方案,打造未來產業產品創制高地;
打造全省從“10”到“100”未來技術場景應用平臺,構建一批未來工廠、未來社區,發布一批綜合推廣場景,以大規模示范應用推動未來技術加速迭代與產業化發展。
為產業種子提供適宜土壤和溫光水氣
培育未來產業,恰如把一粒種子培育成一棵參天大樹。對于“一張白紙”起步的濟南起步區來說,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備、基礎設施尚處于大規模集中建設階段,這些都是繞不開的現實。如何給這粒種子提供適宜的土壤和溫光水氣,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已投產的光大照明智慧產業園,通過設計方案聯審和審批環節前置,實現“五證連發”,為項目開工建設至少節省4—6個月的時間。拿地開工并不意味著服務項目建設的結束。為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能,濟南起步區建立起“一對一”幫辦團隊,為落地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同時,發布“新20條”產業支持政策,制定6大產業52條定向支持政策,推出108項“免申即享”政策清單,系統構建“1+6+108”產業政策服務體系。
濟南起步區白紙上作畫的短暫劣勢,從長遠來看,是絕對的優勢。廣闊的載體、明顯的區位優勢、良好的創新生態、豐富的應用場景……在徐盟看來,這些都是濟南起步區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優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未來產業發展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前沿技術突破進而加速產業化的過程。不同于其他傳統產業,未來產業的戰略重要性與成長不確定性特征,決定了其支持政策需要從選擇重點支持轉向更加突出厚植發展土壤、從依托特定企業轉向更加突出鼓勵多元試錯、從重視技術集成轉向更加突出強化原始創新、從簡單優惠支持轉向更加突出應用場景與早期市場支持。
基于對未來產業的清醒認知,濟南起步區的發展目標清晰明確:到2025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現代化新城區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核心優勢基本塑成,城市綜合功能基本完善;到2035年,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綠色智慧宜居新城區基本建成。
濟南起步區的未來產業和產業未來,值得期待。
(記者 劉笑笑 劉飛躍 胡瀝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