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近日,上海、河南等地采取務實舉措,以改革創新打造營商環境體系,培育營商環境沃土,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切實為廣大經營主體松綁減負,提供寬松便捷、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2023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滿意”及以上。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并有效落實,充分顯示了努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聚精會神拼經濟的誠意和決心。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方面,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圍標串標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堅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化解拖欠企業賬款,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推動降低實體經營企業成本。建立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和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并覆蓋全國所有口岸。改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著力推動民法典有效實施,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及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中小企業促進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好用管用的營商環境配套法規體系。
黨內法規也從加強黨的紀律、作風建設出發,完善與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相互匹配的黨紀規范。比如,2023年底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新增加針對“新官不理舊賬”等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的處分規定,防止領導干部以班子換屆、崗位調整為借口,對遺留問題視而不見、久拖不決,督促領導干部做矛盾問題的“解鈴人”,打消企業的后顧之憂。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良好營商環境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當務之急是緊抓落實,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經營主體滿意、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升級版”。
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改革、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過程,是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要夯實調研基礎,堅持問題導向,緊扣經營主體需求,把改革、創新的重點放在那些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營商環境建設難點、痛點上。同時,協調好創新性和穩定性之間的關系,悉心保護經營主體長期投資經營的熱情和恒心。有條件的地方要進一步瞄準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開展先行先試,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體系。
強化協同聯動。經營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具有復雜性、聯動性、綜合性等特征,這決定了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充分動員統籌社會各方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大力營造人人、時時、處處都重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市場環境、政務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等要打破壁壘、聯動共振,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相關部門要加強在產權保護、市場管理、政務服務、要素支撐等方面的協調聯動,優化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加強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讓數據多跑腿、讓經營主體少走路。
完善法治保障。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沒有有力的法治保障,提升營商環境的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就不可能實現。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和解決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法治保障的穩定性對沖市場運行中的不確定性。要及時總結提煉營商環境建設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將實踐成果轉化為法規制度成果,為經營主體提供充分的法規制度供給。(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田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