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社區做“后盾”,打造青年友好城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晁彤彤)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興。近年來,寧陽縣將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與社區發展有機結合,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體拓展青年活動陣地,也讓社區成為青年的“后盾”,實現了青年與城市的互融共促、良性互動。
“這兒的環境安靜舒適,基本上每天都來,有時候家里老人要看電視,小朋友又要寫作業,這里跟家里比起來更安靜一些,學習的效率也更高一些,能讓我沉下心來安心地備考。”家住寧陽的一位大學生說。
自習室面積約60平方米,設23個自習桌位,學習區相對獨立,營造免受外界打擾的靜謐空間;交流區桌椅擺放集中,方便大家討論交流;自習室提供WiFi、護眼燈、打印機、飲用水、空調、圖書報刊等便利服務,空調暖氣開放,24小時面向轄區居民免費開放。
目前,寧陽縣文廟街道在轄區內打造了5家黨群服務中心自習室,108個自習桌位,提供免費打印服務,5G超快網速滿足看網課需求。寒假期間,共服務青年學子98人。街道精準定位青年群體閱讀、學習、備考、自我提升等需求,整合轄區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青年之家等資源,配備桌椅、臺燈等設施,打造公益性質的“青年自習室”,助力青年成長奮斗。
“我們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變身‘青年自習室’,不僅提高社區功能室的利用率,也給社區青年學習備考提供方便。今后街道團委將根據各社區地理優勢和資源,用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之家。”寧陽縣文廟街道分工團委負責人張雯雯說。
在寧陽縣八仙橋街道八仙社區,“暖心課堂”正在火熱進行中,繪畫、彩泥、樂高、戶外拓展等課程豐富了社區兒童的課余生活,同時,也成了青年居民和返鄉大學生的“實踐課堂”,為青年提供社會實踐的生動一課,實現青年與社區、青年與少兒的雙向奔赴。依托“青春社區 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充分發揮青年作用,策劃優質品牌活動,常態化開展“成長N次方”公益課堂、志愿服務等活動,力爭為青年的發展提供更大可能和更多機遇。
除了為青年群體提供學習陣地、實踐基地,寧陽縣還鏈接起“棗樹下、汶河邊、星星山、月亮灣”等文旅矩陣、“特色商街、綠地公園、口袋廣場、新興業態”等活動平臺、“人民文藝匯、攻濟打援指揮部舊址、非遺工坊”等文化陣地,串珠成鏈賦能青年發展。去年以來,寧陽縣強力拆除城區圍擋,53處閑置地塊得到有效利用,建成8處體育鍛煉場所,實現城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成為青年人運動健身好去處。
“現在,群眾漸漸過上了好日子,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同時,更加注重健身。縣里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運動場地,設備完善又兼顧了安全保護,非常適合我們轄區居民,剛開始建的時候居民都迫不及待地問什么時候能開放啊,現在開放后,青年是最大的受眾群體,社區也組織開展了籃球聯賽,群眾對球場評價都很好,這是造福老百姓的,為全民健康服務的,能豐富活躍社區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好舉措。”寧陽縣東關社區黨委書記趙安強說。
找準青年人共同的興趣點,寧陽縣各社區整合利用各類團屬組織資源,通過“搭臺子”的形式,讓青年在家門口就能參加各類活動。同時還積極組織青年志愿者參與防汛、創城、人居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希望小屋”兒童關愛服務等活動,引領青年在社區服務、社會治理中貢獻力量。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聚焦城市社區建設發展規律和青年聚集發展要求,既深耕基層治理“試驗田”,打造共青團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主場景、新空間,又要讓青年做“主角”、站“C位”,激發青年參與社區服務和基層治理,通過“社區青春行動”激活基層動能,實現雙向賦能。”寧陽縣團縣委書記梁吟介紹。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