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40余名師生“沉浸式”體驗泰安環境監測工作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審核 聶艷艷)為紀念第53個“六·五”世界環境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5月21日,泰安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來自山東農業大學的40余名師生聆聽環保宣講,近距離接觸環保設施,“沉浸式”體驗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泰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調研員戴先鋒以《生態環保青年先行美麗中國青春建功》為題,向同學們交流分享近年來泰安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共同探討青年學生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鼓勵同學們認真學習環保知識,積極參加環保公益行動,為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大氣、水等環境要素的環境質量數據是怎么監測出來的?監測出來的數據都應用于哪兒?帶著這些疑問,同學們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來到泰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進行參觀。“這是去年我們購買的賽默飛離子色譜儀,通過對地表水、地下水、污水等水樣中陽離子和陰離子檢測,可以有效確定污染物濃度,為污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持。”在實驗室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帶領同學們先后走進大型儀器類實驗室和常規理化實驗室,向他們講解了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紅外測油儀等環境監測領域先進儀器設備的功能和使用,耐心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揭開了環保設施的“神秘面紗”。
泰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面積約3500平方米,現有儀器設備300余臺(套),主要開展的監測項目覆蓋水、氣、土壤、固廢等全領域環境要素。中心也是全省率先開展飲用水水源地109項全分析、環境空氣70種有機污染物、土壤和沉積物有機、無機、理化三大領域環境要素全分析的監測中心之一。“通過近距離參觀環境監測實驗室,我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體會到了美好生態環境來之不易,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共同呵護。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要強化生態文明價值觀念,牢記生態文明行為準則,爭做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者。”山東農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學生李雯雯說。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是開展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的有效措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增加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的數量,提高管理水平,創新宣傳方式,豐富活動內容,努力把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打造成普及環保知識、傳播生態理念的主陣地,在全社會凝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共識,為美麗泰安建設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戴先鋒表示,泰安市生態環境局不斷加大環境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環保設施直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優勢,2023年以來,全市先后舉辦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127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觀人數超過2萬人次。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