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熱血英雄”送出“生命火種” 王志聰成為泰安第4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陳茂榮)2024年5月20日,35周歲的王志聰給一個陌生人獻出了一份“生命禮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王志聰歷經5個小時,成功捐獻25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此刻,一位白血病患者也開始了自己的“重生”之路。
全市第42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在位于濟南的解放軍第960醫院血液病科四病區,王志聰安靜地躺在床上,床頭擺著鮮花和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您的這一人道善舉使患者獲得了重生……”證書上一串醒目的字體,勾勒出王志聰大愛無疆的寶貴品格。
“您是泰安市第42例、山東省第1452例、中華骨髓庫第1756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聽到這組數據,王志聰感慨萬千。
王志聰是東平人,2014年起,只要條件允許,他就堅持每年兩次獻血,迄今已經獻血6400毫升。2018年,王志聰在采血車獻血時,無意中看到了中華骨髓庫征集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宣傳頁,他立即填寫申請表,留了血樣,成為一名志愿者。
王志聰做出這個舉動,緣于一次到省腫瘤醫院探病的經歷。“當時去增強CT室,碰巧看到一些患了白血病的孩子,一個個剃著光頭,身體胖乎乎的,但一看就很虛弱,眼神怯生生的。”這一幕,深深觸動了王志聰,因此,當有機會幫助這個群體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
歷時4個多月,減重40斤
非血緣關系之間的造血干細胞適配概率只有10萬分之一,這意味著,每一次成功配對,都是生命的奇跡。
“我們全家都從事醫藥行業,父母從醫院退休,媳婦是沙河站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護士長,我自己開了個小店。起初做這個決定,我很擔心家人反對,但沒想到他們都十分支持我。”家人的態度,讓王志聰大受鼓舞,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假如能幸運地配對成功,那一個生命不就獲救了嗎?
根據規定,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年輕為18歲至45周歲,王志聰35周歲了,這些年,他一直期待配型成功的這天。
“王志聰,請問您是否意捐獻造血干細胞?”2024年春節前,王志聰接到了泰安市紅十字工作人員的電話,聽到對方詢問,他毫不猶豫地立刻答應。接下來,王志聰通過了高分辨配型和全面體檢,住院準備采集的日期定在了5月15日。歷時近4個月,王志聰開始增強鍛煉,調節飲食,為捐獻采集做好準備。
全家都很重視這次捐獻的機會,為此王志聰不僅調整了作息習慣,還每天堅持騎行鍛煉,飲食也非常注意營養搭配。王志聰愛吃蘋果,妻子陳文就買來最貴的蘋果,天天提醒他多吃水果,以確保造血干細胞捐獻質量。幾個月下來,王志聰減重40斤,從原來的230斤減重到190斤。
開啟生命的接力賽
臨近捐獻的日期,妻子陳文提前請好假,陪伴王志聰來到濟南。住進醫院后,按照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流程,王志聰連續5天每天注射2針動員劑,以促進造血干細胞大量生長并釋放到外周血中。這個過程并不好受,王志聰腰腿酸脹,但他既緊張又興奮。
因為從他第一天打動員劑開始,被捐贈的患者會同步進入無菌艙等待造血干細胞的到來。這就意味著,一個生命的接力賽已經開始。
由于“雙盲”原則,王志聰不知道自己救的是一個怎樣的病人。對方或許是個對生活有無限憧憬的孩子,從此可以繼續留在爸爸媽媽身邊;對方或許是一個中年人,以后可以擔負著一家老小……但不管什么情況,滾燙的造血干細胞,讓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有了生的希望。在一個生命面前,王志聰覺得一切都值得。
5月20日一早,王志聰夫妻早早起床。6時30分,王志聰躺在病床上,左右兩個手腕上各扎入一個針管,隨著血細胞分離機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正式開始,直到11時40分,采集結束,王志聰捐獻25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我們在有生之年,多去幫助身邊的人,人生才更有價值,生活也更有意義,王志聰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大事。”陳文驕傲地說,她會照顧好丈夫的身體,也希望被捐贈者身體早日康復。
“人的生命太寶貴了,希望更多青年人能擼起袖子,加入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愛心隊伍,為更多的生命完成接力。”王志聰滿懷希冀地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