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將資源“吃干榨盡”!這里的產業園綠色產業鏈實現全閉環

      600℃鋼坯“穿棉襖” 機加工像“削蘋果皮”

      一塊鋼坯背后的綠色產業鏈

      

      在伊萊特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內,高溫鋼坯被“趁熱”送到鍛造車間。□記者 段婷婷 通訊員 孫凱 報道

      煉好的鋼“趁熱”送去鍛造,機加工完的余料再回收煉鋼……在位于濟南市章丘區的伊萊特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里,冶煉、鍛造、機加工形成了全產業鏈閉環,通過技術創新和各環節的有序銜接,將資源“吃干榨盡”。

      通過新技術注入、流程再造,一場鍛造業的“綠色變革”正在這里悄然發生。

      在產業園核海新材料事業部,新出爐的一塊溫度約600℃的百噸級大鋼坯,被“趁熱”裝進穿了“棉襖”的運送車。運送車經過導軌,平穩運送到隔壁鍛造車間。僅200米距離,高溫材料被直接送進加熱爐。

      “此前使用的原材料都為鋼廠外送,冷態運送,使用時需要從室溫加熱到約1200℃。”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飛說,大部分鋼廠脫模溫度為600℃,這意味著原材料要從600℃冷卻到室溫,再重新加熱,這個過程導致大量熱量被浪費。

      材料熱送,將上游環節的余熱最大程度利用起來。“按測算,每爐可節省三四個小時加熱時間,節約四五百立方米天然氣。”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高鋒說,目前一天大概燒8爐,能節省約4000立方米天然氣,減排二氧化碳約7噸,“不僅節省了成本,效率也大幅提升”。

      除熱處理環節以外,煉鋼過程中的余熱還被傳送到前端。“在廢鋼進入煉鋼爐之前,需要經過廢鋼預熱水平加熱電爐,煉鋼環節的余熱被傳送到這里,提前對廢鋼進行預熱,溫度能達到300℃左右。”王飛說,整個流程將熱量“吃干榨盡”,將能源效用發揮到最大。

      材料熱送能夠實現,得益于鍛造產業向上游材料環節延伸,實現了產業鏈閉環。

      鍛造行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伊萊特是鍛造行業龍頭企業,也是國家級風電法蘭的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021年,伊萊特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啟動建設之初,便確定了智慧低碳的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如何實現?首先要解決產業鏈上的“卡脖子”環節。

      “近年來,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的結構形狀趨向一體化,尺寸規格越來越大,對材料純凈度、性能指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對材料環節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高鋒說。

      以往,鍛造原材料需要跟鋼廠定制。“由于重大技術裝備、重大工程建設的鍛件需求量較少,屬小批量、多品種、多批次需求。特別是一些特殊合金,從原材料階段就要與科研院所合作,反復試制才能通過測試。”高鋒告訴記者,這就導致一些大型材料制備周期長,且成本較高。

      為了滿足特殊鍛件的材料需求,伊萊特很早就涉足新材料領域,并與中科院金屬所展開合作,增強鋼材性能,滿足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的不同需求。新園區也恰好成為科研成果落地與產業化培育的載體。

      伊萊特重新設計工藝鏈條,從材料制備、鍛造到熱處理再到機械加工,新產業園實現了產業鏈閉環。“以前僅材料訂貨周期就需要2個月。如今,早上接到訂單,核海新材料事業部便立刻開始組織生產,第二天材料就能進鍛造爐。”王飛告訴記者。

      突破產業發展的堵點,關鍵在于技術創新。通過新技術降本節能,伊萊特早就嘗到了甜頭,近凈成形工藝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鍛造一個圓環,需要一大塊鋼坯,再進行切割。”高鋒說,如今在鍛造環節,使用近凈成形技術,將原材料做成與成品接近的形狀,大大節省了原材料。

      高鋒指著廠區內一件碗狀的鍛件告訴記者,該鍛件重量在45噸左右,如果按照自由鍛工藝,斷面需要做成矩形,再車削出弧度,下料需要142噸;使用近凈成形工藝后,機加工環節只需“可體裁剪”,整個過程像“削蘋果皮”一樣,下料只需58噸,可節省材料約60%。

      “下料少了,材料制備時間、熱處理時間以及加工時間都縮短,帶動的是能耗的下降以及整個產線效率的提升。”高鋒說,一些生產細節的技術更新,看似不起眼,但會牽動整個產線,帶來意想不到的變革。

      不過,新技術開發應用并不簡單。“使用近凈成形工藝,加工層變少,就對表面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表面有缺陷,就可能造成整個材料報廢。”王飛說,起初企業提出了這種想法,然后由中科院提供理論支撐,構建技術模型,最后還需要技術人員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再突破,才能落地。

      舍得投、耐得住、等得起,這是技術創新過程中常常要經歷的狀態。近年來,伊萊特每年都保持過億元的研發投入,而企業也收獲了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紅利。

      如今,走進園區,這個兼具冶煉、鍛造等重工業的園區干凈整潔、花草繁盛,車間旁邊還建設了標準化運動場。

      “園區全部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目前還在廣泛應用太陽能。”高鋒介紹,伊萊特已經在其他廠區的22個車間安裝了17兆瓦的屋頂光伏,年可發電1800萬度。新園區的光伏建設也即將啟動,有望完成總計50兆瓦的安裝量。太陽能發電直接接入低壓柜,可滿足整個園區的辦公用電需求。

      憑借在新能源和節能方面的技術創新,伊萊特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不過探索還遠未結束。“產業鏈條拉長,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調度工作變得復雜。”王飛說,一不注意就容易出現各個環節“打架”的情況,“比如材料已經脫模了,鍛造爐還忙著,或者鍛造爐閑下來了,材料還沒出爐。這就對工廠的精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催生了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迫切需求。”

      伊萊特在濟南擁有3個園區,此外還有一個濟寧工廠和一個西班牙工廠,要實現生產信息的良性對接,數字化改革成為企業急需完善的“另一條腿”。目前,伊萊特已成立了專班,全面打造數字化系統,通過數字化改革,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再上新臺階。

      (記者 段婷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