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丨中俄談到的這句話,釋放了重要信號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此次國事訪問,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的歷史節點,訪問期間,中俄兩國元首發表了聯合聲明。
在這份聯合聲明,以及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的會談中,記者注意到“權宜之計”這個詞重復出現了兩次。在聯合聲明中,是這樣說的:
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
對于中俄關系,美西方有一種聲音,認為這是兩國在各自面臨戰略壓力下不得已的選擇,而中俄的這句話,是對這種論調最直接的回應。
不少人都注意到,此次訪華,普京總統帶來了一個規模龐大的代表團,有網友還將其概括為“搬家式訪華”。
中方的一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真正為雙方的發展振興相互提供助力。
5年前,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中俄元首宣布,將雙邊關系提升為“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俄元首還定下了到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的目標。
要知道,2018年,中俄的貿易額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并且,在這之前,俄羅斯經濟曾一度陷入困境,這也導致中俄貿易額出現大幅下滑,下滑幅度甚至達到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情形下,中俄元首為何還定下20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說這個數字是個結果,那中俄關系埋下了怎樣的種子,給了兩國元首這樣的信心?
對于俄羅斯而言,當時,俄羅斯經濟特別依賴能源出口,尤其是2014年之后,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全球能源需求疲軟,這也讓俄羅斯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俄羅斯,亟需新的投資和建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恰恰為全球拓展新的經濟增長空間,提供了一個支點。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開始更為主動地推動經濟轉型,改變過度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單一經濟結構,這跟中國自身產業結構的升級形成了很強的互補。
從結構上來看,盡管能源在中俄貿易中仍起到重要作用,但相關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在上升。另外,紡織品、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中俄貿易中的占比則在逐步下降。
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美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大范圍金融和經濟制裁,試圖阻斷俄羅斯同外界的經濟往來,給中俄貿易往來人為制造阻礙。
在這樣的情形下,2023年,中俄貿易額為240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
也就是說,盡管存在各種波折和挑戰,中俄貿易依然在2023年提前達到2000億的目標。這個數字就是一個注腳,說明中俄關系不受第三方干擾,總是按照雙方的共同利益發展雙邊關系。
看清這一點,就會發現,一些外媒專門借中俄貿易額增長,來歪曲中俄關系的實質,從邏輯的起點就立不住腳——中俄關系不可能因為這些雜音而受到影響,更不可能因為脅迫和施壓,改變雙方既定的合作節奏。
記者注意到,此次訪華,普京總統還趕往哈爾濱,出席第八屆中俄博覽會開幕式。
在對華國事訪問過程中,特別安排訪問第二個城市,這在普京總統2014年以來的12次訪華行程中,是第二次。
去年,習近平主席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關于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的聯合聲明。
其一,聯合聲明中關于中俄互聯互通的表述,從“推動落地鐵路、界河橋梁”擴展為“大力發展鐵路、公路、航空、河運和海運”,意味著中俄邊境將建設一系列立體式的交通樞紐和基建網絡;
其二,從“擴大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變為“推動雙邊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
圍繞這些未來方向,雙方簽署了80多個重要項目的投資協定。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東部,特別是遠東地區。
這次,在中俄元首共同發表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就專門提到了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加強投資合作。
普京總統專程前往哈爾濱,正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兩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合作。
兩國元首親自把舵,親自推進,這背后,正是因為中俄之間的合作,彼此成就,互為助力。
正如中方提到的,中俄雙方加大戰略協作,拓展互利合作,順應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是兩國共同的戰略選擇。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部分美西方國家極力抹黑中俄經濟關系,要求中國“選邊站”。而中國同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選擇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選擇站在歷史大勢的一邊。
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俄羅斯貿易額為7101億美元。
在與俄羅斯做生意的這些國家中,除了中國同俄羅斯貿易增長較快外,印度、土耳其、阿聯酋等發展中國家同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額也都實現了高速增長。其中,俄羅斯與印度的貿易額幾乎翻倍。
這些數據,和一句話緊密相關——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從2022年開始,這一表述也開始被中俄兩國元首頻繁提及。
俄羅斯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糧食產地,本就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具有重要的影響。近幾年,美國激進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導致全球通脹高企,俄羅斯的地位變得更加凸顯。
去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報告就提到,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遭受貿易爭端夾擊的風險——必須在它們既不想要也不需要的經濟沖突中選邊站隊。這些因素,都會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并損害其結構轉型的前景。
而要激活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就有必要促進國際貿易。正因如此,對于一些國家而言,同俄羅斯做生意的意義,不簡簡單單只是貿易往來。
就拿土耳其來說,汽車是去年土耳其向俄羅斯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去年,由于地區沖突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土耳其仍舊沒能走出高通脹的籠罩。土耳其貨幣也由于美聯儲的持續加息,承受著巨大的貶值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制造業成了維系土耳其出口,并支撐土耳其經濟的關鍵支點。
可以看到,汽車等一些被列入美西方國家對俄制裁的物品,其實是很多像土耳其一樣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所系。
美西方國家濫施制裁,根本沒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化、追求美好生活的應有權利。
因此,中俄也一直在用行動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公正穩定的多極化格局。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會談的新聞稿中,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分別都強調了一遍,中俄將加強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框架內溝通協作。
今年1月1日起,俄羅斯開始擔任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同一天,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金磚成員國數量從5個增加到10個。
成員的增加,意味著金磚國家在全球性問題上的聲音,將具有更強的代表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關注的國際金融和經濟領域,也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受困于國際貿易和金融秩序遭到破壞的局面下,去年,包括中俄在內的金磚國家成員加深了共識——要持續探索在跨境交易中增加本國貨幣使用和支付工具的多樣化,以此來保障和促進金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
正如中俄兩國元首作出的判斷: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南方”國家和地區新興大國地位和實力不斷增強,世界多極化加速顯現。
在大勢之下,中俄自然也會進一步加速推動發展潛力、資源、機遇等因素,朝著有利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方向發展。
把握這樣的世界格局和歷史趨勢,就能看懂,中俄關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以大國擔當,承托人類共同價值與追求的中堅力量。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