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丨探尋歷史文化瑰寶 泰安古韻綻放山東博物館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芮 攝影 陳陽 審核 晁彤彤)博物館是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橋梁。館內的每一件藏品都講述著一個故事,見證著一段歷史。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山東博物館,尋訪泰安出土的文物,了解它們跨越歷史長河,見證中華文明的輝煌與傳承的故事。
泰安出土兩件文物名列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山東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1年,山東博物館評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分別為蛋殼黑陶高柄杯、紅陶獸形壺、亞醜鉞、頌簋、九旒冕、魯國大玉壁、銀雀山漢簡、甲骨文、東平漢墓壁畫、鄭燮雙松圖軸。其中,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紅陶獸形壺、泰安市東平縣出土的東平漢墓壁畫在“十大鎮館之寶”中。
記者在展館中分別尋找到了這兩件文物,紅陶獸形壺于1959年在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這一陶器的壺體被塑造成似豬似狗的獸形,軀體肥壯,仰面張口,拱鼻聳耳,四足直立,短尾上翹,形象生動活潑。據了解,紅陶獸形壺是一個酒器,這一陶器表現出大汶口先民高超的制陶水平,是大汶口文化獨有的器形。
東平漢墓壁畫在2007年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墓壁以人物畫像為主,間以雞、犬等動物形象,內容包括敬獻、謁見、斗雞、宴飲等場面。館內的文物介紹顯示,這是目前山東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畫像內容最豐富的一座漢代壁畫墓,無論在構圖、色彩還是人物造型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表現出中國美術在變革和技法上的進步。
泰安部分陶器、瓷器等文物同樣精彩亮相
走進山東博物館,3號展廳正在舉辦“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展廳內一件件文物呈現出山東古代文明綿延不斷的發展脈絡,觀眾“全景式”巡禮山東。泰安地區出土的一些陶器、瓷器等文物也在這次展覽中精彩亮相。
在紅陶獸形壺前方,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的“八角星紋彩陶豆”靜靜放置在展位中?!鞍私切羌y彩陶豆”是盛食器,豆盤內盛裝供品,陶器紅褐色的陶衣上描繪了白彩八角星紋。關于陶器上紋樣的含意,有的學者認為是表現光芒四射的太陽,也有的學者認為四射的八角寓意無際的天空,中間的方形象征著大地,有天圓地方之寓意。
泰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沉香獅子、清乾隆琺瑯釉鏨胎銀五供、銅胎畫琺瑯饕餮紋香爐、銅胎畫琺瑯八寶在展位上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觀賞。泰安與寧陽交界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網紋彩陶背壺,大汶口遺址出土的骨雕筒,玉錐形器,肥城出土的銅簠,新泰出土的銅鋪首、四神銅執爐、越窯青釉獅形燭臺、景德鎮窯青白釉瓷狻猊蓋香薰各具特色。
除了“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特展的展品之外,1987年東平水河宋墓出土的青白釉花口盤、油滴釉小碗、白釉瓜棱罐也在山東博物館內進行了展出。這些文物不僅展現了古代泰安地區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現如今研究古代社會、傳承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以紅陶獸形壺為靈感衍生出文創產品
在山東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區域,記者注意到了以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紅陶獸形壺為靈感而創作的文創產品——紅陶獸形壺·動態指尖陀螺、紅陶獸形壺行李牌。
紅陶獸形壺以其圓面聳耳、短尾上翹的獨特造型,生動美觀地展現了一只憨態可掬的小動物形象。在紅陶獸形壺·動態指尖陀螺這一文創產品中,設計師將其的獨特造型和表情融入到指尖陀螺的設動中,當達到一定轉速時,紅陶獸形壺仿佛穿越時空,從靜態的文物中躍然而出,展示著它的活力和魅力。設計師以紅陶獸形壺為靈感設計的行李牌,就像一個小小的文化使者,將古代文明魅力帶到旅行中的每個角落?!皡⒂^展覽后,我在文創區發現了這款鎮館之寶的文創產品,感覺很驚喜。”游客張女士表示,展館中的紅陶獸形壺令她印象深刻,文創產品則精準還原了紅陶獸形壺的獨特造型,令人眼前一亮。
文物是活著的歷史,歲月的饋贈。一件件文物帶來的故事,仿佛一條不息的長河,奔涌出無數燦爛的文化浪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