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讓“鐵桿朋友”交流更加緊密——一位塞爾維亞教練的“中國夢”
新華社記者張澤偉 宋瑞 楊子春
“中塞是患難與共的‘鐵桿朋友’,足球是我們的共同愛好,希望我們之間的交流交往更加密切,從足球擴展到更廣闊的體育、文化、經貿等更多領域。”53歲的塞爾維亞人亞歷山大·潘蒂奇說。
潘蒂奇并沒有想到,6年前的一個決定,會讓自己的命運如此緊密地與中國相連:2018年,擁有歐足聯A級教練執照的潘蒂奇決定來中國執教一支中乙球隊。
“我從未去過中國,我想看看不同的世界。”
帶著好奇與期待,潘蒂奇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中國的美景、美食首先俘獲了他的心。這里的食物太豐富了,餃子、面條、燒烤等,潘蒂奇都喜歡。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10余個城市都有他的旅行足跡,中國的遼闊多姿、古今交融,令他沉醉和著迷。
而最能牽動他的心的,是中國足球。
自2019年轉戰天津開展足球青少年訓練后,潘蒂奇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我當過職業運動員,也做過教練,足球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潘蒂奇說,能把愛好變成工作,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每周有四天時間,潘蒂奇會在天津市足協青訓基地帶領孩子們訓練。他曾執教2011年出生的一批孩子,其中不少已進入當地的頂級職業俱樂部津門虎。如今青訓隊中這批2015年出生的孩子,他才接手兩個多月。
“能為中國足球培養后備人才、輸送好的苗子,是我的榮幸。”潘蒂奇說,自己訓練的孩子未來若能入選中國國家隊,將是他從事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
為此,他投入了極大的辛勞和熱情。他注重細節,訓練中隨時叫停糾正孩子們的動作;他主張訓賽結合、以賽促訓,積極爭取每一個打比賽的機會;對一些表現尚不突出的孩子,潘蒂奇也并不放棄,他說,不能過早給孩子們下定論,再給他們多一點時間,也許他們就能變得出類拔萃。
為了更好地與孩子們溝通,他學會了一些簡單的中文,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慢一點”“準一點”“防守”“很好”……潘蒂奇在青訓基地的綠茵場上高聲為小球員們指導著防守站位。身高兩米的他不時俯下身耐心為小球員們講解、示范,小球員們也注意著每一個訓練細節,他們在教與學的合作中配合默契。
與一些來中國職業聯賽“淘金”的外教不同,潘蒂奇更樂于在中國足球基層“鋪路”。“我不羨慕那些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我喜歡在金字塔底端筑牢基底,這比任何工作都重要。”在他看來,中國人口眾多,并不缺踢球的孩子,缺的是發現“苗子”的慧眼和成就“天才”的伯樂。
除了在青訓基地培訓小球員,今年以來,潘蒂奇每周還要參加天津市足協組織的“外教下基層”活動,到諸多天津學校為小學生們上一場別樣的足球課,廣受師生歡迎。天津市河東區鳳凰小學副校長李博說,外教們用先進的足球理念和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們帶來不一樣的足球體驗。
在潘蒂奇看來,“外教下基層”活動還有更重要的意義——不僅在更廣闊的中國基層推廣足球,擴大足球人口,還能發現一些被“淹沒”的足球“遺珠”,擴大中國足球的選材面。
“我確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非常有價值,我對中國足球的未來充滿信心。”潘蒂奇不斷延續著自己的合同期限,他說自己已經習慣并深愛著在中國的工作和生活。
前不久,潘蒂奇的妻子來天津生活了一個月,她對中國的一切也很感興趣,興奮地表示要把女兒也帶來中國團聚。天津,已然成為潘蒂奇在塞爾維亞之外的又一個家。
潘蒂奇因足球與中國結緣,他還希望足球發揮更大的橋梁作用,促進中國與塞爾維亞的友誼與交流合作。
潘蒂奇的愿望正在變成現實。2022年底,天津與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開通直航航班,雙方交往更加便捷。如今,新聘請的兩名塞爾維亞籍足球青訓教練已經來到天津工作,潘蒂奇又多了兩位“老鄉”。天津市足協也組織多批青少年運動員前往塞爾維亞交流學習,雙方還簽訂了足球合作協議。
“聘請塞爾維亞高水平教練來津執教,派出青少年球員前往塞爾維亞交流學習,這既是天津‘走出去、請進來’的足球發展思路,也是中塞互相成就的具體寫照。”天津市足協副主席、秘書長崇勇說,塞爾維亞友人在助力中國“足球夢”的同時,也因足球成就了他們的“中國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