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繁花”丨張繼平:織“夢”裁縫
走進泰安市岱岳區銳風昌盛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的隆隆聲一浪高過一浪,剪裁、熨燙、縫紉……女員工們忙得熱火朝天,各個生產流程井然有序。“一定要注意細節,多一針少一針都是不行的。”公司總經理張繼平穿梭在生產車間指導工人們開展技術作業。張繼平介紹:“ 她們正在趕制一批衛衣訂單,這批訂單是發往以色列,必須加快趕制,才能按時交付。”
張繼平是泰安市岱岳區銳風昌盛服飾有限公司的創辦者。從最初的裁縫到現在的總經理,從“單打獨斗”到現在管理這家擁有200多名員工的企業,從沒有客戶到年產成衣200萬件,產品出口日本、以色列、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張繼平的創業致富夢已經走過了20余個年頭。
創業緣起:順勢抉擇
時間回溯到1980年。17歲的張繼平由于年齡限制參加中專考試未被錄取, 又回到了高中學習。不算富裕的家庭加上還有兩個弟弟,一年后張繼平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學業。
彼時,張繼平有親戚從事裁縫行業,便跟著親戚干了起來,開始接觸服裝。1982年到1986年底,張繼平干了4年縫紉工;1986年到1992年,張繼平又干了6年紡紗工;到了1992年,張繼平已經成為泰安魯怡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怡制衣)的副總經理,也是當時公司的籌建者之一。2002年5月,受魯怡制衣改革形勢的影響,張繼平選擇自己單干,他用家里的空余房間做廠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一缺市場,二缺人才,三缺資金。”張繼平告訴記者,“干了半年發現內銷不太行,就準備做外貿,做出口。”于是,張繼平租了一個新場地,開始走上外貿之路。
破局:做別人做不出、解決不了的產品
2002年,濰坊齊力服裝廠接了一個訂單,美國迪士尼需要永久性阻燃布。此前國內大多是織了純棉布后加入阻燃劑,產品無法達到永久性阻燃。客戶委托臺灣企業做了半年,也未能攻克產品。
濰坊齊力服裝廠與張繼平之前有過業務洽談,知道張繼平從事技術出身,便委托張繼平解決難題。張繼平拍著胸脯說道:“放心交給我吧。”張繼平為何胸有成竹?原來,在魯怡制衣工作時,張繼平作為專家評委參加過一個鑒定會,鑒定的產品就是阻燃布。“阻燃布我特別明白。”張繼平說。就這樣,張繼平做了第一單——40多噸阻燃布,這也是他做外貿后公司的第一個產品。自此,張繼平打開了外貿銷路。“沒有實力,資金不足,咱就只能做別人做不出、解決不了的產品。”
手下還有一批工人,光做布不行,張繼平繼續尋找服裝客戶。“在當時,小企業生存非常困難。”張繼平說。多年的服裝經驗讓張繼平積累了一部分客戶,他想到了山東濱州春曉針復制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春曉制衣),隨即他去往濱州,希望可以達成合作。“聊得很好,但就不說給訂單的事。”張繼平心里著急,他對春曉制衣相關負責人說:“我干技術這么多年,公司這邊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看看我能不能幫上忙。”一語驚醒夢中人,濱州春曉還真遇到了難事。2002年濱州春曉投資30萬元做唐裝,但始終解決不了衛衣布的水洗扭曲問題。當時流行的是站領唐裝,日本客戶要求產品必須經過水洗加工,衛衣布經過水洗后容易變形,一直未能讓客戶滿意。“這個問題我能解決。”張繼平說。春曉制衣負責人問:“多長時間能解決?”“兩天我就能把產品給你拿來。”張繼平勝券在握。
“用面紗和底紗,一個正捻,一個反捻,相互抵消,就沒有扭勁了。”張繼平介紹。回去的路上,張繼平開始聯系棉紗,找地方織布。時間有限,張繼平摸索著差不多的數據打出版樣,拿著產品去往春曉制衣。“產品順利通過。”日本客戶隨即下了一萬多件的訂單,張繼平的工廠開始白加黑的趕制,五六個工人用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任務。從這次開始,張繼平的所有產品開始步入外貿行業。
發展:持續的創新
客戶下訂單到春曉制衣,春曉制衣再將產品交給張繼平來做。2003年,通過春曉制衣這個平臺,張繼平認識了更多的客戶,也接觸到了直接出口日本的外貿公司,公司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在與春曉集團合作期間,張繼平發現了印花工藝的商機。印花加工費過高,如果自己搞,一是反應速度快,二可以控制成本,公司便著手上印花工藝。但印花工藝對張繼平來說屬于空白領域,張繼平便往返青島多次學習印花成衣染色。
2004年左右,流行風向標開始向奇裝異服傾斜,新衣服做舊和乞丐服成為流行趨勢。張繼平又通過自己的印花工藝開發了奇特的衣服種類。
日本客商認為張繼平的報價過高,拿著產品去往浙江象山,讓當地生產商報價。當地生產商看過產品后表示做不出來,并將張繼平生產的衣服帶到廣交會參展,產品又被以色列客戶看中。
以色列客商在服裝行業是內行,他詢問浙江企業:“這個衣服是不是你們做的?開發這個衣服不容易,如果不是你們做的,那就抓緊時間幫我聯系到做這個產品的人。”以色列客商打心眼里喜歡這個做舊的產品,通過各地的合作企業聯系到了張繼平。通過這件做舊的衣服,張繼平又打開了以色列客戶的市場,客戶當年下單1萬余件。在后期合作中,客戶每年下T恤訂單30—40萬件。
從唐裝到乞丐服,兩個產品打開了張繼平的外貿之路。日本客商用一年的時間就將張繼平公司8年的庫存全部銷售完畢,庫存布也做成服裝全部銷往日本。
堅守:親力親為 專注與專業
與以色列客戶合作期間,張繼平的公司開發了多樣產品,銷路也越來越廣。2010年,張繼平在廣交會上結識了做中端產品的瑞努瓦(音譯)公司。通過瑞努瓦,張繼平與章魚品牌建立了合作。
與章魚品牌的合作,一開始是做男裝T恤,后來發展到女裝,再到做衛衣。今年上半年,張繼平接到了章魚品牌的100萬件訂單,產值接近400萬美金。
談及如何做好外貿,張繼平表示:“面對國際形勢和政策的影響,如何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加快交貨時間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更注重產品的深加工。”什么是產品深加工呢?一個產品不印不繡是普通產品,印花、繡花或者加上特殊工藝、水洗,這就是產品的深加工。“保證質量的同時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張繼平說道。
公司每年有兩季大的新產品開發,每一季開發300多個新產品,一種是在自己有的產品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客人選中下訂單;另外一種是根據客人要求去開發產品。“新產品的開發可以說是一場‘戰役’,就像軍人打仗。”張繼平說,從樣品制作到產品的結構再到價格的構成,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戰略到策劃再到產品打出去都要考慮,我們自己要提供給客戶樣品,要知道客戶需要什么,客戶覺得你有用才行。這也是張繼平可以和客戶建立長期合作的原因——產品方向對,質量有保障,交期有保證,價格有競爭力。
對于公司的發展,張繼平信心滿滿。40余年的行業經驗,讓他對產品、市場、供應商的了解更加透徹,他的信心還源自對行業的專注與專業。自創立公司以來,張繼平始終堅持“價格親自談,策劃親自上;企業出了問題,先檢討自己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幫助你實現夢想。”他表示,大家都喜歡和懂行的人做生意,我們的專業性能夠贏得客戶的認可,和客戶快速建立合作關系。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崔東旭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