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丨課堂上體驗皮影 光影中傳承文化


?
“皮影,又稱燈影,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戲而得名,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近日,在泰山區御碑樓小學四年級二班,學生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上了一堂獨特的皮影制作體驗課,零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皮影藝術是世代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它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舞臺表演于一體,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課堂上,老師耐心細致地講解了皮影的來源、制作工藝、文化特點以及皮影戲特點、表演要點等,讓學生對皮影戲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及了解。
在白紙板上一點點勾勒出皮影人物造型,然后上色、剪裁、打孔、組裝、連桿……老師講解過后,學生打開皮影制作材料包,體會從紙板到影人的制作全過程,感受傳統皮影制作手藝的魅力。
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在學生的巧手下,一個個形象生動、色彩斑斕的皮影人物便誕生了。“通過動手制作皮影,不僅能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美術功底。每周一課后服務時間上皮影制作課,我們準備指導學生制作一套完整的《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影人,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名著的認識。”該班美術老師說。
“三尺生綃做戲臺,全憑十指逞詼諧,有時明月燈窗下,一笑還從掌握來。”制作完成皮影人物后,學生用老師提前制作的幕布進行了表演體驗,探尋“光影”魅力,感受皮影表演的樂趣,動作從笨拙到靈活,幕布上的影子從僵硬變得上下翻飛,學生們親手制作的皮影人物也變得鮮活起來。
在特色課堂上與古老的藝術形式進行一次“親密接觸”,在寓教于樂中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該校黨支部副書記梁興濤介紹,目前學校已開設多個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特色課,用傳統文化滋潤童心,樹立文化自信,也為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陳陽 審核 趙文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