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強國”大家談丨以“共生”謀發展 中國戶外運動如何捧好“金飯碗”
周末走進北京朝陽公園,草坪上隨處可見一家人圍坐在帳篷前,享受著旭日暖陽;亮馬河水系尚有些微涼的河水,抵擋不住皮劃艇、槳板愛好者的熱情;首鋼極限公園里,攀巖墻前圍滿了認真觀察攀爬路線的孩子;城市道路上,一隊隊騎行的人群穿戴整齊,英姿颯爽的身形令人躍躍欲試……
近年來,“走進戶外,親近大自然”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豐富多彩的戶外運動成為了大眾假日休閑的“新寵”。與此同時,我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龐大的消費市場,對處于發展初期的中國戶外運動產業來說,這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金飯碗”。
據中國登山協會秘書長丁祥華介紹,戶外運動包括徒步、騎行、登山、露營、溯溪、跳傘等眾多項目,“可以說,不論天上、地下、水里,都有戶外運動的身影。”不僅項目繁多,戶外運動更囊括了多種業態。既有面向青少年的游學培訓,面向專業選手的競技賽事,也有服務于企業的團建拓展,更有受中老年歡迎的休閑徒步,“所以,戶外運動作為中國的一個新興行業,項目多、產業鏈長、覆蓋范圍廣,發展前景看好。”丁祥華說。
2022年,體育總局聯合多個部委共同印發《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人。面對快速增長的戶外人群,處在萌芽階段的中國戶外運動行業在擁抱一片藍海的同時,也要應對挑戰。“現在的消費者對營地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一片場地,一個帳篷這么簡單了。” 四川天邁洲際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波從2009年開始接觸戶外行業,他說:“營地是否有主題、有特色,能否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豐富的配套活動,如今都成為消費者衡量的標準。所以我們也在探索與餐飲、設計、教育等其他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對營地產品進行升級。”
在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天津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副主席梁強看來,目前中國戶外運動行業面臨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不足,以及戶外運動產業供給側無法滿足消費者快速增長需求等問題。除此之外,《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指出,我國戶外運動產業還存在戶外運動裝備器材便利化運輸難題,戶外運動專業人才缺乏、設施與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等短板。
如何讓戶外運動的“金飯碗”捧得更穩,梁強建議,推廣戶外運動試點、示范工作非常必要。“可以挑選一些優質的自然資源,比如山川、水域、草地等,建設戶外運動試點、示范點。讓各管理部門做好配合和分工,讓政府和社會形成合力,探索戶外運動健康發展模式。”
“其實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資源,而社會上優秀的戶外運動產品也不少,只是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嫁接。”在人民體育產業融合中心主任潘浩看來,如何將政府、市場和消費者串聯起來,是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我認為,戶外運動的發展與消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個全新的消費場景,同時也是一個跨多行業的綜合業態。我們要讓優質的企業,與優質的政府資源相結合,為地方打造有特色的戶外運動品牌,讓戶外運動進景區、進商圈、進社區,為大眾提供消費場景,滿足大眾消費需求。”
丁祥華也認為,“共生”是未來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詞。“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戶外運動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引導,同時也離不開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大家要各司其職,又要相互合作,這就是‘共生’意識。這樣才能形成健康、良好的戶外運動發展生態。”
相關閱讀:
“體育強國”大家談丨攀巖運動在校園中興起 鍛煉“三力”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體育強國”大家談丨項目豐富、前景廣闊 戶外運動成為大眾休閑新寵
(責編:王仁宏、高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