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顏神古鎮年客流量50萬,文化老街煥發新活力
? ? ? ?夜色中的淄博市古圓窯遺址,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通訊員 翁偉 報道
斑駁的匣缽墻、滄桑的老廠房、十三座古圓窯、數百畝舊村莊……走進位于淄博市博山區山頭街道的顏神古鎮,一段橫跨上百年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平鋪開來。
從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落,到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最大的陶瓷廠遺址——數百年間未曾斷絕的人間煙火、歷史文脈,一同具象化地呈現在人們眼前,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興衰與變遷。
顏神是博山的古稱,因齊國孝婦顏文姜歿于此地而得名。自古以來,博山因陶琉文化聞名于世,擁有著北方“瓷都”、“中國陶瓷琉璃藝術之鄉”等美譽。而這其中,顏神古鎮的前身——陶瓷琉璃古窯村為集大成者。
“早些時候,我們古窯村幾乎是戶戶燒窯,村里的代代人都和陶瓷琉璃有著不淺的緣分。”談起顏神古鎮的歷史,古窯村的原住民蘇科有些驕傲。自北宋始,這里便是煤炭和陶瓷的發展重鎮,最繁榮的時候圓窯多達170余座,直至20世紀90年代,仍是世界上較為重要的陶瓷琉璃采購區。
后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博山陶瓷廠爐火熄滅,廠門關閉,不少村民陸續搬離古窯村。2022年,古老的顏神鎮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包括蘇科在內的不少古窯村原住民又回到古鎮,在修繕后的舊民居、舊廠房里,開起琉璃、皮雕、糖畫等非遺技藝工作室。
“古窯文化是這里最大的財富,怎么才能將古窯文化、陶琉文化更好地展示出來,是我們接手項目之初思考最多的問題。”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毅文介紹,“我們想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保留這里的傳統空間遺存,保持本來的原住特色,并創造新的陶琉價值。”
如今的顏神古鎮,傳統技藝、工業遺存和現代元素融合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手工藝者加入。目前,已進駐非物質遺產項目35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6項、市級非遺項目12項、區級非遺項目15項。
“之前在居民樓里開工作室,來的都是老顧客,很少有年輕人關注,現在每逢節假日,來體驗的人都得排隊。”去年,“中國石榴王(琉璃)”傳人宋苗在古鎮開設了自己的琉璃工作室,既售賣商品,也開放體驗,受到了不少游客的歡迎。宋苗說,搬進古鎮后,人流量大、集聚效應也好,愿意來體驗琉璃制作技術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不一定學得多深入,但只要愿意看一看、試一試,都是對琉璃燈工制作技術的推廣與發揚。”宋苗計劃再申請一間新的工作室,把收藏在舊址的琉璃展品都拿到古鎮來,展示博山琉璃的“真功夫。”
年客流量在50萬人次左右,古窯村里的石板路磨得發亮,老街區在新業態中“活”了……除了年長的陶琉大師,不少創業的“00后”青年也加入到古鎮的建設中,為其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2022年,來自安徽蕪湖的樹下玻璃工作室創始人肖偉被顏神古鎮吸引,選擇留在這里創業,如今已擁有了一個6人小團隊,其中4名都是“00后”。“博山琉璃歷史悠久、技術成熟,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琉璃制作者來說,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創新。”肖偉說,顏神古鎮氛圍好,大家聚在一起做事總是充滿干勁。
一座古鎮,在時間的洗禮下,于古樸的場景中,長出新生的脈絡,讓歷史遺存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未來,博山區還計劃圍繞顏神古鎮打造一個整體的陶琉產業園區,將生產、文創、旅游融合起來,進一步提升陶琉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記者 楊帆)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