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生泰山腳下觀皮影 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攝影 陳陽 通訊員 劉坤 審核 陳茂榮 )“墻上掛的皮影很多都是六七十年前制作的,我們最早是用扁擔挑著皮影道具四處表演,再后來就是獨輪小推車、二八大杠,直到現在的汽車。”4月13日,“漢語橋”法國青少年泰山文化體驗營學員來到泰山皮影傳習館,在泰山皮影第七代傳承人范維國的帶領下,了解了皮影的發展歷史,觀看泰山皮影戲,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雙手對舞千古事,一簾燈影藏春秋。”皮影戲歷史悠久,其中,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是山東泰安地區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也是被人稱為“十不閑”的中華絕技。
隨著鑼鼓聲響起,白色的幕布上出現了幾個栩栩如生的皮影。來自法國的學生們現場觀看了皮影戲《蛙鶴龜》《泰山石敢當大戰惡狼精》。其中《蛙鶴龜》主要講述青蛙、仙鶴、烏龜在水塘邊斗智斗勇的故事,該劇是在1955年國家首屆皮影木偶藝術展中獲得金獎的傳統劇目,情節詼諧,節奏緊湊,泰山皮影則在原劇基礎上進行了重編,讓表演更加豐富多彩,此次表演中使用的仙鶴皮影也已經有70多年歷史。
在觀看過程中,學生們對皮影表演的后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走到舞臺后面一探究竟,并在皮影表演者們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皮影的制作和表演。在制作皮影的過程中,法國學生們認真將圖案剪下來并用釘子拼接成型,再連接上小竹竿,嘗試操縱皮影。法國學生凱恩西婭表示,通過這次參觀學習,不僅了解了泰山歷史故事、神話故事,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體驗,皮影制作的過程比較麻煩,真正表演起來肯定更麻煩,沒有專業學習過的人是演不好的。”凱恩西婭說。
法國學生通過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手實踐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泰山文化。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文老師張若軍表示,此次體驗課,不僅為師生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而且也為增進中法兩國之間的友誼和理解搭建了橋梁。
“法國青少年泰山文化體驗營是4月12日開營的,設計了中文課堂、中國傳統文化體驗、中外青年交流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習和體驗活動。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學員們還將學習漢語,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典雅;深入實地,領略中國山水風光的雄渾壯麗;走進中醫,感知中國傳統醫學的神奇奧妙;體驗非遺,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張若軍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