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優化營商環境要認真問需于民
新華社沈陽4月4日電 題:優化營商環境要認真問需于民
新華社記者徐揚、于也童
游客反映遼寧博物館休息座椅不夠,沈陽“立馬加量”;游客希望在索菲亞廣場拍到與月亮同框照片,哈爾濱馬上“升”起人工“超級大月亮”;游客吐槽市政“硬件”,天水連夜刷墻修路……一些地方在發展文旅產業時認真采納群眾意見,帶動地方發展風生水起,收獲了問需于民、從善如流的贊譽。
問需于民,不僅是一種態度,更體現出地方政府部門把百姓利益放心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執政理念。這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積極氛圍。
問需于民的要義是善于聽、接受諫、切實改。
善于聽,要有“俯下身子”的誠懇。
企業需要政府做什么?一杯“營商下午茶”聽心聲;“口袋公園”建在哪兒?群眾留言板里找答案……只有政府和群眾之間溝通順暢,讓民意搭上“直通車”,企業擁有參與感,才能形成上下攜手、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局面。
接受諫,要有聞過則喜的度量。
群眾和企業的發聲有時“和風細雨”,有時也許尖銳甚至刺耳。對此,政府部門要有胸懷和雅量,將意見當作改進工作的機會,善于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虛心接受。
近日,沈陽在基層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找茬窗口”,企業、群眾可圍繞政務服務方面遇到的問題提出意見。這種態度值得點贊,也期待能推動解決更多實際難題。
切實改,要有實實在在的動作。
是否真的問需于民、從善如流,老百姓滿意不滿意是最終檢驗標準。惠民、惠企實事落地沒有?“最后一公里”打通沒有?均需誠心對待。各地政府要留住問需于民的好口碑,就必須在“改”字上見真章,沉下心來在堵點、痛點上攻堅克難,切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