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綠 聽民俗專家“話”清明
4月4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日前,記者采訪了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教授金坡博士,聽他講一講清明節的淵源和習俗。
“清明節一般在春分后15天左右,這時候,天氣回暖,是適宜老百姓郊游的日子。清明也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稱它‘鬼節’或‘冥節’,它與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初一合稱‘三冥節’。”金坡介紹,清明節與寒食節密切相關,冬至后的第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天要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在這天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首先在山西流行。
過去,寒食、清明是兩個節日。金坡說,山東地區大都把這兩個節日合二為一,多數稱清明節,少數稱寒食節,但過節都在清明當天,掃墓是清明的一項主要活動。“清明時,泰安的掃墓儀式比較隆重。一般來說,家中的男主人要挑著幾個小菜、水餃到祖墳,供上祭品,焚香燒紙,撒酒祭奠。據說掃墓的時候還要給墓添一些新土,有給祖先修房子的意思,以防止即將到來的夏天下雨導致漏水。實質上,這是對祖先的一種懷念。”他解釋道,許多地方在清明當天掃墓,但也有地方在清明前幾天掃墓。
在清明節的飲食習慣上,金坡告訴記者,由于寒食和清明合二為一,所以清明這天也有吃冷食的習慣。以往在清明這天,泰安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的吃法,寓意吃了可以明目。清明時還有插柳樹條和松樹枝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此外,踏青、蕩秋千也是清明的習俗。
金坡表示,如今,在泰安地區,清明節成了追思先人、敬畏祖先的節日。人們在追思先人、敬祖掃墓、文明祭奠的同時,傳承家族文化,敬宗收祖,把孝道文化傳承延續下去。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芮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