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泰山 | 神奇的岱廟——城市中央的歷史文化瑰寶
編者按:“五岳獨尊”的泰山,以其雄偉的自然山體、悠久的歷史文化、眾多的文物古跡和深邃的精神內涵,成為首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自古以來,描繪泰山的詩詞浩如煙海,成了膾炙人口的詩篇佳作。每一首詩詞,都如同一幅生動的游歷畫卷;每一位詩人,都是行走在大地上的旅行家;泰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洋溢著人們的詩情畫意。在詩人的筆下,泰山的風光被賦予了無盡的魅力。詩詞內容既有對泰山風景、人文的細膩描繪,也有借泰山精神抒發(fā)個人情感的篇章。從本周開始,本報將推出“詩意泰山”系列欄目,讓我們跟隨詩詞與文字,一同感受這座充滿詩意的泰山。
?
神奇的岱廟——
城市中央的歷史文化瑰寶
岱廟的規(guī)模及形式不同于泰山其它的廟宇,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岱廟是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占地近10萬平方米。廟內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200余間,碑碣184塊,漢畫像石48塊,古檜、側柏212株,觀賞植物292種,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岱廟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的專用之廟,故在古代又呼作天子廟。岱廟是仿照皇城宮殿的形式營造的,它有一個貫穿南北的軸線,重要的建筑都坐落在這條軸線上,軸線的東西兩側分別對稱分布有不同的院落和輔助建筑。岱廟四周有高筑的城墻,四角皆有樓,大致像北京的紫禁城。岱廟宮城形式的布局,“九五”之尊的天貺殿,還有林林而群的御碑、古樹,無不顯示著岱廟往昔的輝煌與榮耀。作為一種象征,岱廟體現(xiàn)的是泰山的地位和威嚴。如今所看到的岱廟,始于宋代,明清兩朝多次重修,其主要風格是明清時期的。
栩栩如生岱廟東岳大帝像氣宇軒昂
在歷代帝王中,有一位帝王先后11次來泰安,6次登岱頂,寫了170多首詩,留下了130多塊御筆碑碣。這位帝王便是最后一位登過泰山的帝王——清代乾隆。乾隆愛登山,更愛寫詩,凡到一處,必先吟詠幾句,岱廟天貺殿前西碑亭,便鐫刻有兩首乾隆所作題含“岱廟”的詩。
謁岱廟作
時巡指南國,致祀遺春官。
茲取回程近,來瞻祭席簟。
大生功配帝,如在貌臨壇。
肅拜無私禱,抒誠心始安。
這首《謁岱廟作》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4月,乾隆南巡回來,路經泰安,到岱廟天貺殿拜謁東岳大帝時所寫。
岱廟中奉祀的東岳大帝頭戴冕冠,垂五彩珠十二旒,身著飾有云紋的黃色冕服,肩部為藍色,左肩上有“日”字、右肩上有“月”字及龍紋,足著赤舄(古代天子所穿的鞋),雙手執(zhí)鎮(zhèn)圭,鎮(zhèn)圭是古代舉行朝儀時天子所執(zhí)持的一種玉制禮器,通常由天子持有并在重要儀式中使用,上面的裝飾有日月星及海水江崖等圖案,寓意著國家穩(wěn)定。神像的面部、手部貼金,造型端莊、雙目有神、神情肅穆、儼若帝君。人們站在東岳大帝像前,心生敬畏之感。周圍神龕是黑色鏤空裝飾,上飾金色紋龍,4個紅色垂蓮柱間有穿插枋相連。神龕兩側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木德承天,橐籥陰陽甄品匯”;下聯(lián)是“青祗司令,監(jiān)觀上下仰靈威”。
規(guī)模宏大岱廟主殿天貺殿規(guī)制極高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最后一次東巡泰山,他謁岱廟、登岱頂、祀元君,并在岱廟寫下了這首謁岱廟的五言律詩,同樣鐫刻在泰安岱廟天貺殿前西碑亭的碑側。
謁岱廟瞻禮
來因瞻岱宗,岱廟謁誠恭。
封禪事無我,阜安祈為農。
代天敷物育,福國錫時雍。
九叩申虔謝,八旬實罕逢。
作為一座禮制建筑,天貺殿的建筑等級和形制與東岳大帝的身份是匹配的。天貺殿采用了“九五”之制的黃琉璃瓦廡殿頂建筑形式,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的最高等級。
天貺殿在宋代稱為“嘉寧殿”;元代更名為“仁安殿”,明代一直沿用;清代稱“峻極殿”;后替換以“宋天貺殿”匾額至今。1986年泰安市博物館成立后,作為岱廟的直接管理機構,泰安市博物館一直致力于恢復天貺殿的歷史原貌工作,重現(xiàn)了其金碧輝煌的樣貌。整座大殿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shù)朝,古貌猶存。天貺殿殿前露臺為宋以來帝王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東西碑亭內置有清乾隆皇帝的御制碑。天貺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宮殿”,亦稱“東方三大殿”。
天貺殿外露臺四周白色石雕欄板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顯得天貺殿如此威嚴。在春天暖暖的陽光下,白色的臺基,紅柱黃瓦;蒼翠的古柏,畫棟雕梁,色彩豐富。巍峨的大山與高遠的藍天為背景,顯得那么親切,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
大開眼界岱廟里濃厚的藝術氛圍
天貺殿內繪有著名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始繪于宋代,全長62米,高3.3米,以天貺殿北門為界,東為“啟蹕圖”,西為“回鑾圖”。壁畫以宋真宗封禪泰山的場景為藍本,繪制了泰山神出巡與回鑾的壯觀場面。壁畫中的人物描繪栩栩如生,裝束和儀態(tài)各不相同,壁畫中的泰山神端坐于四輪六馬大輦之上,盡顯端莊威嚴。壁畫構圖宏大,布局嚴謹,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為我國壁畫中的珍品。
謁岳廟
閟殿崇東國,唯神配極聞。
鐘沉汶源水,香和泰山云。
檜柏森靈氣,碑銘辨古文。
升階肅瞻拜,萬慮靜紛紜。
東岳大帝最初的名稱是泰山神,其信仰來自上古的山岳崇拜。隨著東岳大帝影響的增大,各地漸漸建起了東岳廟、泰山府君祠等。亦有不少人來到岱廟,吟詠岱廟。乾隆的臣子,清代詩人、學者沈德潛就寫下這首《謁岳廟》,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泰山、對岱廟的恭敬。
岱廟里碑碣林立,其中有巨大的《大宋封東岳天齊仁圣帝記碑》《宣和重修泰岳廟記碑》,都是碑螭首龜趺,高達十余米,有著千年的歷史。還有其他元明清歷代的碑碣林林總總,數(shù)不勝數(shù)。
岱廟不僅重視文化,還重視綠化,自古就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岱廟里,古柏成排,花草遍布,小葉女貞修剪成的矮墻,里面有櫻花、牡丹、紫薇、丁香、凌霄、蠟梅和玫瑰,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
讓我們漫步在藝術的世界里,品讀岱廟的一磚一瓦;在歷史的厚重之中,體會岱廟的萬種風情。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