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首創六個最!32國記者“橋”見名副其實的基建狂魔
3月23日,來自非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33名記者跟隨“走讀中國”江蘇線活動打卡世界在建最高橋塔——常泰長江大橋,了解“基建狂魔”如何讓常州和泰州“手拉手”,體驗超級工程背后的硬核實力,解鎖加快新質生產力下“未來智慧大橋”的創新密碼。
記者團一行首先來到監控指揮中心,了解工程建設情況,感受中國建設的速度與創新。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常泰長江大橋全長10.03公里,集高速公路、城際鐵路與普通公路“三位一體”。大橋結構新穎,規模宏大,建成后將實現“四個首創”和“六個之最”。“四個首創”包括首創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首創“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首創臺階型減沖刷減自重沉井基礎、首創“鋼箱-核芯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六個之最”為最大規模多功能載荷非對稱布置橋梁、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連續長度鋼桁梁、最大尺度碳纖維復合材料拉索、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拱橋、最大強度橋用平行鋼絲斜拉索。
世界級大橋的“智能建造”無處不在。在監控指揮中心二層,記者們通過講解演示深入了解常泰長江大橋星洲專用航道橋施工智能監測系統。據介紹,項目團隊創新研發施工數字孿生系統將各個信息系統與智能設備整合,是施工的中樞神經。
“建筑信息模型平臺不僅精度高,功能更強大,在圖紙上,建筑只是一條條線,借助數字孿生技術,則能夠360度觀察、模擬施工的天氣風速,甚至能‘透視’其內部結構。”中交二航局常泰大橋項目副經理陳建榮介紹道。
常泰長江大橋兩座主塔高度均為350米,主跨達1176米,為實現超高鋼-混組合索塔高品質施工,項目還創新采用了部品鋼筋裝配化施工技術,將塔上鋼筋施工轉入地面工廠進行流水線同步作業。在主航道橋集控中心,記者們通過工作人員的細致講解了解了鋼筋部品生產線的作業流程。
據介紹,鋼筋部品節段整體吊裝上塔,采用擠壓錐套快速連接,大幅減少塔上鋼筋作業時間、提高塔柱施工效率。相對于傳統索塔施工工藝,節省工期70%,高空作業人員減少60%。
隨后,記者們乘船一睹大橋風采。放眼望去,悠悠江水中,空間鉆石型橋塔直指藍天,兩側蛟龍般的鋼桁梁橫臥江面,蔚為壯觀。
埃及《門戶網》的外事新聞主編艾哈邁德·蘇萊曼(Ahmed Soliman)還迫不及待的開啟了與遠在埃及的好友連線直播,分享此刻自己激動的心情與大橋的壯觀場面。
最后,記者們乘坐電梯參觀橋面,近距離感受“偏心橋”。“當我站在這里的那一刻,我目睹的一切難以用言語形容。”來自馬拉維國民出版集團利隆圭分社的助理社長蘇茲戈·奇泰特難掩激動的心情說道,“我已經開始想象火車行駛在橋上,橋道上的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行駛著車輛……這讓我感到神奇。”
行程結束后,記者們紛紛驚嘆與贊美中國建造的這座世界級大橋,并非常期待大橋通車的那一刻。
“常泰長江大橋將為兩岸居民提供極大便利!”《喀麥隆論壇報》的記者、“青年世界”版負責人恩戈諾·克里斯蒂娜(Marie Christine NGONO)稱贊道。此外,他還表示: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橋梁、鐵路等方面的合作十分卓越。正如中國人所強調的“雙贏”,這些合作也是“雙贏”的關系。他們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會付諸行動。
“這座橋展示了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偉大成就之一。”納米比亞《密友報》記者烏阿瓦澤·坎古阿希維(Uaueza Kanguatjivi)表示,“這座橋的設計非常新穎。它不僅是一座美麗的橋梁,更是幫助常州與泰州兩市在交通方面實現連接。”
本次環球網在海內外多個社交平臺以“直播+短視頻”的形式帶領網友云看“網紅橋”,常泰長江大橋憑“顏值”和實力圈粉無數,傳播量超千萬。有國內網友評論道:“讓世界知道中國基建狂魔的震撼,驚掉下巴!”
據悉,常泰長江大橋預計2025年上半年建成通車。建成后,將推進“錫常泰”城市組團,實現以“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鐵路”三種交通方式過江,為經濟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為江蘇段八百里長江新添一道世界級的“風景線”。
“走讀中國”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環球網聯合主辦。外媒記者們在為期 6 天的行程中,深入走訪無錫、泰州、常熟等地,參訪前墅古龍窯、蜀山古南街,感受千年沉淀下的非遺傳承;探訪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梅梁湖區工程,解鎖水清岸綠的生態密碼;打卡世界在建最高橋塔常泰長江大橋,在交流互動中近距離感受橋梁建筑之最,領略一座座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下的創新之城,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下強勁有力的中國經濟發展脈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