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強國有我】準確把握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特點和發展需求
作者:吳善超中國科協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準確把握科技工作者在就業方式、科研環境、生活狀況、流動趨勢、思想觀念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科技工作者的結構性變化和群體性特點,加強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些重要論述對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極具針對性、指導性。
精準把握當代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特點。當代青年科技人才視野廣闊、知識豐富、感知敏銳,有著更強烈的創新創造創業意識。青年科技人才處于自然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處于創新思維的活躍期、創造力的高峰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富有活力,但也伴隨著思想沖動與情緒浮躁。他們期待獎掖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論出身,人才培養和使用渠道更加全方位、多樣化。做好人才工作,就要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在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科技咨詢等方面為人才搭平臺、拓渠道、建機制,以建家交友促進建功立業。當代青年科技人才更傾向主動選擇成長發展環境,跨單位、跨區域流動趨于頻繁,社會分布更加多元。他們期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突破更多人才流動桎梏,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學術環境、社會環境。做好人才工作,就要傾心引才、精心用才,為人才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優越的成長條件、更開放的創新生態,破除妨礙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弊端,關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人才發展。當代青年科技人才數字化、網絡化生存能力較強,追求人生出彩,有著更強烈的社會、政治參與意識。青年科技人才大多活躍在網上,網絡日益成為他們交流學術、表達訴求、反映意見建議的主渠道,這決定性重塑了人才引領的陣地形態,是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必須適應的網絡環境。社會思潮交流交融交鋒,個人表達渠道多元多樣,越來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希望通過參加學術組織等方式,拓展社會參與、政治參與。強化理論武裝,傳播弘揚正能量,需要加強網絡化動員,有序擴大青年科技人才的社會參與、政治參與渠道,引導人才既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又勇擔國家和社會責任。
深入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職業發展困境。近年來,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和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全面實施,以往反映的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受到科技界普遍認可。青年科技人才在普遍受益的同時,還面臨一些職業生涯早期特有的負擔和憂慮,不利于他們健康成長和創新建功。一是擔綱領銜機會少。由于資歷較淺、能證明研究實力的成果和資源少,同時在競爭性科技資源配置中“論資排輩”比較普遍,優秀青年人才不得不因年限問題“熬資歷”,因而獨立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獨立創建實驗室和團隊難度較大,鮮有開展獨立研究、開辟新領域的機會。二是成長提高通道窄。青年科技人才獲資助渠道少、難度大、穩定性差,難以聚焦前沿“十年磨一劍”深耕細作,因而不得不分身分心“拉關系”“跑項目”。青年人才期待“用得起”高質量學術資源,期待參與學術交流或職業培訓,期待在國內外學術組織中尋求合作伙伴、發揮自身作用。三是評價考核壓力大。一方面,有的考核評價周期短、頻次高,易誤導青年人才在選題、研究中避難求易、避重就輕,追求短期效益,不利于積厚成器、出大成果。另一方面,很多考核評價機制未充分體現青年人才特點,更多是與資深科研人員在同一平臺、同一套指標、同樣方式下接受考評,在“只認署名成果”“只給論文第一作者、獎勵靠前者計貢獻”等評價導向下,實際貢獻得不到認可,挫傷了創新積極性。當前在人才評價激勵中,還存在人才“帽子”泛化、異化的問題,“帽子”一定程度上成為人才識別的標簽、人才進步的臺階,成為職場“通行證”、資源“吸鐵石”,使青年科技人才熱衷于追逐“帽子”,助長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針對職業發展困境,要推動好政策扎實落地、研究出臺更多有針對性、實效性的硬舉措,從根本上緩解青年人才的職業發展焦慮。
切實關心青年科技人才的現實需求。青年科技人才剛步入職業生涯,普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存在實際困難。習近平總書記曾列舉青年在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6個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青年科技人才也不例外。不斷提升人才服務能力、服務效果,有效解決這些困難和訴求,才能增強青年人才的獲得感。科研活動中,一些青年人才不得不承擔大量基礎性工作,干雜務、“跑龍套”“打醬油”成了主業。為激烈競爭所迫,一些青年人才成了“青焦”,他們要花時間精力解決安居等生存問題,同時又擔心錯過最富創造力的科研黃金期。在現實生活、工作壓力下,有些青年科技人才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對這些問題,既要切實創造條件逐步解決,又要引導青年科技人才辯證認識、正確處理。一方面,壓力是成長的動力,不能期望創新環境百分之百盡如人意、所有成長條件都依賴外界提供,必須直面挑戰;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關注青年科技人才的急難愁盼,努力為他們成長提高創造條件,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中央對人才的關心關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