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泰安:賦能文化“兩創” 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秦承嬌 秦浩 審核 聶艷艷)近日,首屆“龍騰泰山 國泰民安”二月二龍抬頭泰山民俗文化節登泰山活動舉行,1000名來自全國的生肖屬龍游客代表及登山運動愛好者登上泰山,以獨特的方式登山祈愿。
最泰安記者 隋翔攝
這是泰安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泰山與“二月二”的歷史關聯深厚。“泰山自古便與龍崇拜、龍文化發生關聯,《左傳》中出現的‘龍’地名,便在泰山腳下。”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首席專家、教授周郢說。今年是甲辰龍年,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與泰安民俗文化相融共生,一場跨越華夏九州的邀約就此發出。
最泰安記者 陳陽攝
傳統文化要實現新生,必須將其置于時代和市場潮流中,以文化“兩創”為引領,固本培元、與時俱進,做好文與旅深度融合文章。
近年來,泰安市立足地方資源優勢,深耕人文沃土,通過汲古得新、繼承發展的方式,讓傳統文化的形象更豐富、內涵更生動,并成功培育新業態、創造營收增長點。
最泰安記者 劉小東攝
威風凜凜、庇佑百姓的民間英雄石敢當,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顯著代表,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泰山腳下天平湖畔,泰山石敢當文化園將歷史民俗文化和旅游體驗深度融合,以泰山石為基礎,以泰山文化為主線,以現代科技手段為依托,推出“飛越泰山”“盤古開天”等體驗項目,形成新的文化產業。
最泰安記者 趙文文攝
同樣的泰山石敢當民俗文化,在“傳拓之鄉”的岱岳區祝陽鎮,拓刷與金石撞擊聲中,一幅幅《泰山石敢當印》《祝山石大夫印》等從金石化為拓印,奏響鄉村振興美妙樂章。目前祝陽鎮利用一些村、學校、企業原來的文化場所,添置桌椅及傳拓藝術所需要的碑刻、工具、紙墨耗材等,新成立5家傳拓館。“村民在傳拓館培訓學習后,可以回家進行傳拓制作,村里安排專人按質按量收購,交由山東神秀文化傳媒服務有限公司,在快手、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實現線下、線上統一銷售,村民每天農忙之余每人增收五六十元,既提高了農民收入,又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祝陽鎮黨委副書記賈玉琳說。
近年來,泰安著力強化以泰山文化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建設,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積極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
最泰安記者 司剛攝
桃木在我國民間文學和信仰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為中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安肥城是桃文化勝地,流傳千百年的“肥城桃木雕刻”,2006年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下,肥城市緊緊抓住佛桃、桃花和桃木這三大吉祥元素,聚焦“桃文化”,抓牢“桃產業”,截至目前,肥城桃品牌價值超過40億元,肥城市桃木制品達到了30多個系列、4000多個品種,桃木旅游商品企業達160多家、從業人員4萬多人,桃木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占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
邁入新時代,歷史的痕跡與現代的氣息交匯于此,泰安全面吹響文旅“二次創業、再創輝煌”沖鋒號。去年,泰安文旅產業實現增加值340.30億元,特別是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50.80億元,名義增速13.90%,居全省第2位,泰安被評為“中國最具文旅投資價值城市”和“2023美麗中國首選旅游目的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