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立足使命 推動新時代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見證了一堂特殊而難忘的思政課——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高遠的歷史站位、寬廣的國際視野、深邃的戰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為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思政課是弘揚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途徑,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講授的是心靈的學問,回答的是時代的課題,是一門知識課、一門理論課,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近年來,思政課地位進一步提升,作用顯著增強,效果充分彰顯。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辦好思政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多學科、多層次、多領域的融合,讓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在立德樹人目標上形成協同效應,讓不同領域的發展方向與思政課育人目標緊密契合,進一步增強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
構建思政教育工作體系。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重在構建起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向同行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有效提升實際教學效能,進而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支持。在北京、上海等多個地區,通過常態化開展以“同上一堂課”和“同課異構”為主題的課程建設活動,聚焦同一教學目標或課程內容進行集中研討,有力推動了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天津市編寫的《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銜接參考用書》,四川省編寫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專題教學設計》等,為大中小學思政課教材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示范引領……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實踐中持續改進,科學化體系化建設更加有力,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整體提升。面向未來,要堅持以科學的頂層設計引領實踐探索,完善辦好思政課的體制機制,細化政策措施,著力推動教師學生互動、家庭社會協同、課上課下同步、校內校外結合、網上網下融合,努力構建起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體系。
深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黨的思想政治理論的直接宣講者和傳播者,思政課教師肩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4.5萬人,其中專職教師超過11.3萬人,教師隊伍的專職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新的期待。思政課建設唯有緊隨時代步伐創新發展,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方能在循循善誘中啟迪學生心智,在潤物無聲中傳播真理。面向未來,要堅持正確方向,引導師資隊伍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自覺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國家政治安全為大、以人民為重,擔起學生健康成長引路人的責任;要積極協助思政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路徑探究和典型經驗總結,為他們在“實踐學習中研”,在“實踐反思中修”創造條件,進而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更好實現“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開好思政課”這一目標。
用好社會育人的大課堂。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社會是育人的大課堂,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們走進社會、關注現實,以社會生活為“課堂”,以火熱實踐為“素材”,與實踐充分互動、與時代同頻共振,就能讓學生更好讀懂思政課,領悟這一“必修課”的深刻內涵,進而起到凝神鑄魂、啟迪智慧的良好效果。2023年,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公布了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優質資源項目名單,確定了10個示范項目、100個精品項目;在浙江嘉興,“紅船宣講小分隊”將南湖革命紀念館館藏文物蘊含的精神內涵送到廣大學子身邊;在陜西西安,高校師生出發追溯抗戰時期愛國進步青年北上延安的足跡……這些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新項目,就是一座座“流動的博物館”,一堂堂“社會的大課堂”,成為了新時代思政課育人的有益實踐。面向未來,要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創新方式方法,把地域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產業文化等特色資源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豐富教學的內容場景和表達方式,推動思政課打破課堂局限,走向現實生活,實現教學過程完整化生動化,真正做到思政課課堂教學既有豐富內容,又有“味道營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